智慧教研新视听

园本化食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中国古来便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足见,人们以“食”为自己的生活所系,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作为孩子们感知最直接的教育形式——食育,在幼儿教育中悄然“拔节”,且渐成蔚然之势。

食育是通过食物、饮食等过程进行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教育,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健全幼儿人格发展,是一门让孩子终身受益的课程。幼儿园实施食育课程,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膳食理念,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一、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1.“食知”深化幼儿认知发展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孩子们少有机会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甚至于对常见的蔬菜、食材等都感到陌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食育课程,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了解它们的特征、颜色、口感、营养价值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幼儿在生命早期接触健康食品,接受食育教育,了解食物的价值,有助于预防超重和肥胖等健康问题的发生,为幼儿终身幸福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食技”强化幼儿动手操作

食育在于让幼儿感受食物的美好,了解食物的来源,与食物建立起美好的情感联结。城市当中的大部分孩子缺少与大自然互动的机会,对食物的来源、播种的方式以及食物和食物背后的生态链接等不知不解。幼儿园利用园内外资源开展食育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触摸食物本源,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其大小肌肉的发展,还能将“劳育”寓于其中,使孩子们在播种、采摘的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3.“食礼”活化幼儿情感体验

自古以来,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 曲礼》中详细记载了我国早期的用餐礼仪、饮食规格、菜肴摆放等饮食文化。如今这些传统礼仪文化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此,在幼儿园开设食育课程,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传统礼仪,能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人格发展,是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

二、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园本食育课程零散

学龄前儿童的日常生活除了游戏、玩耍,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饮食。幼儿园传统教育模式中,饮食教育早已贯穿了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比如饭前洗手、不撒饭粒、吃饭时不喧哗、不乱跑等。不过这些传统的饮食教育往往分散在日常教学活动的每个方面,存在较为局部、零碎的特点,因此需要通过构建食育课程以强化其系统性和规范性。

2.家庭食育观念淡薄

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就追在孩子身后喂;孩子爱吃什么就每天做什么,面对孩子挑食、偏食的情况,家长也未付诸重视,而是随着孩子的意愿走。长此以往,孩子便养成了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最终导致营养不良或其它慢性疾病。此类不当“饮食”行为反映了家长食育观念的淡薄,对孩子的饮食教育未建立科学、正确的认知,这不仅会阻碍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食育衔接,也会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埋下终生隐患。

三、幼儿园实施食育课程的有效途径

1.专业引领,坚定食育走向

作为专门从事学龄前教育的机构和单位,幼儿园的食育课程构建不同于家庭或其他社会单位的随意性和业余化,而是需要不断突出其科学性与权威性。因此,幼儿园需要充分听取专业意见与建议,以联动机制提升专业水平。包括教育专家、营养专家、医疗卫生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在内,幼儿园都应当积极与之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这些专家、学者不仅能够为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提供专业意见和权威建议,也有助于幼儿园纠正、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错误与不足之处。

其次是在面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快速变化的身心成长需求时,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常常能够帮助幼儿园采取最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这对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时大幅提高针对性、可靠性极为有益。不仅如此,当个别家长的传统育儿习惯与幼儿园食育课程间发生冲突之际,专家的存在也能更加有力地驳斥各种反科学、伪科学观点,是统一思想观念,共同提高家园食育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

2.多方共建,丰富实施渠道

园所方面,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食育课程目标,食育课程目标是建构食育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明了食育课程的实施方向。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要践行良好的饮食行为,获取丰富的饮食知识,储备大量的饮食文化。在园所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立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以饮食行为、饮食知识和饮食文化为重要维度,基于大、中、小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和《指南》,有针对性地制订食育课程目标。其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不少幼儿存在饮食行为和习惯上的问题。针对此情况,教师关注幼儿生活,把握各种食育时机,顺其自然地开展生活活动,促使幼儿践行良好的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例如,在进餐前,教师组织食谱介绍活动,幼儿通过提前对食谱的了解,以“小小播报员”的身份向班级其他幼儿介绍菜品搭配、食物功能等内容,促使幼儿丰富饮食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幼儿开发区域食育活动。例如,教师可围绕幼儿兴趣开展“小小厨师”区域活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在班级角落对各种食材进行搭配,促使幼儿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教师在区域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到食物的色香形和美术活动的关系,在食育教学中融入美育内容,促使幼儿在美食创意活动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家长方面,幼儿园可以邀请饮食方面的专家进园开展家庭食育指导讲座,与家长共同学习科学的饮食文化,转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家长及教师对食育的认知,了解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的意义。家庭食育应和学校食育保持一致, 家长在家应做好监督作用,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受到的教育得到强化,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园内举办的主题活动,如和孩子一起种植、一起制作武汉特色美食等,将食育理念延伸到家庭中,帮助家长补充相关理论和教育技巧,提升食育的效益,共同构建优质的食育课程。

社区方面,幼儿园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志愿者亲子活动,邀请营养师深入社区开展营养健康课,引导孩子了解食物的营养、辨别食物利弊、了解餐桌礼仪和饮食文化等。

开展食育课程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当下许多不当饮食引起的健康疾病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所以,食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既要以幼儿为主体,将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与需求作为指引,也要对家长的错误观念与育儿模式进行纠正和引导。只有将科学食育理念充分延伸、全面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食育才能避免局部性、零散性。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构建优质的食育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单 位:武汉市江汉区百灵幼儿园

作 者:陈莉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