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小班绘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让小班幼儿去表现和创造美。”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身体正处在一个未成熟的阶段,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手部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但这个时期对于充分挖掘和发展幼儿的绘画潜力却是至关重要的,能使幼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开发,也为幼儿能更好地接受幼儿园体、智、德、美、劳各方面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充分地感受美、表现美。本文将以小班绘画活动《苏格兰桌布》《一片小树林》和《下雪了》为例,探讨小班绘画教学的有效性。

一、影响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一)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把握不足

小班幼儿是以直观性思维为主,他们在接触作品时常常会偏重于内容的理解而忽略形式。例如,小班艺术活动《下雪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雪花落在不同地方的形态:落在屋顶是一片片的、落在树枝上是一条条的。观察可见幼儿对此并不感兴趣,开始创作时只满足于摆弄材料。此外,对于3岁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兴趣在于涂鸦而非涂色。研究表明:幼儿在7岁以后,才开始对“面”有一定的认识,才会把在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上涂色作为有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活动《苏格兰桌布》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让3岁的幼儿在固定的方块内涂满颜色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

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一节活动来说非常重要,但在平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一方面教师把技能的提升放在首位,忽略了幼儿的审美情感体验。《指南》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体验性始终是主要的、决定性的,而认识性则是次要的、从属的。”例如,在活动《苏格兰桌布》的一度教学中,教师虽然也让幼儿欣赏格子,但却只注重引导其观察格子的各种颜色。因此在此环节,很多幼儿都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格子的线条,发现生活中例如沙发、蝴蝶结等物品上的格子花纹,把喜欢格子花纹、对其感兴趣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仍然采取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使幼儿的创造性受到了极大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主动自觉的表现欲望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呆板而毫无生气的画面,影响教学成效。例如,在活动《一片小树林》的二度教学中,教师先是请有想法的幼儿上前示范,让幼儿有了心理暗示,认为这就是唯一的方法。接着教师担心幼儿创作时会混色,进一步示范,这就限制幼儿的想象,让幼儿更加不敢动手。

(三)教学内容脱离幼儿生活经验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要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习得”,特别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任何的学习都不应该离开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可是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忽略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幼儿机械地跟着示范学画一些陌生枯燥的图案,被动接受一些知识技能,抑制了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苏格兰桌布》的一度教学中,教师出示了很多苏格兰格子的物品样式供幼儿观察,但例如手提包、美甲等这些物品却脱离了幼儿们的日常经验,所以并不能产生共鸣,激发其幼儿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设定不符合幼儿需求

 每个教学活动都有自己的目标,一方面,应该与《指南》中的目标定位相一致。另一方面应该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年龄特点。但在教学中,往往教师定的目标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这都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使其对活动失去兴趣。例如活动《小雪人》,教师认为幼儿会喜欢白白的小雪花,希望幼儿创作各种下雪时的形态,可是真正创作才发现,幼儿对“雪”的兴趣并不是在下雪本身,而是在于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这种生动的场景。因此,经过改进后的二度教学,教师让幼儿创作小雪人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幼儿表现出的浓厚兴趣。

二、促进小班绘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小班绘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在《指南》的总目标基础上,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情感、知识、技能三者有机整合。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是重中之重,例如,《苏格兰桌布》的一度教学中,幼儿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大部分连正确的握笔姿势都不正确,因此在活动前应充分考虑这个因素。二度教学中,需要幼儿自己画格子布,就需要有画横条竖条的经验。只有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才能将活动的目标准确定位。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幼儿小班绘画教学最重要的是应当让幼儿愿意参加绘画活动,提高兴趣,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大胆想象、积极创新。立足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制定与设计进行重新地审视与调整,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鼓励和包容幼儿的创作和作品。

(二)潜心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科学应对措施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时,都应该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选取科学的方式方法。例如,活动《小雪人》,之所以经历了《下雪了》到《小雪人》的转变,就是教师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所在,及时调整,让幼儿在活动中创作自己喜欢的小雪人的各种形态、造型。

(三)积极创设绘画活动的环境,拓宽幼儿想象空间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从这一特点出发,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能自由地想象、创造,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幼儿能开阔眼界。小班幼儿大多数在绘画时表现得不够大胆、自信,因此,在每次的活动中,教师应该用开放、宽容的态度,接受幼儿自己的创作方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从而激发幼儿想画、敢画、爱画的意愿。例如,活动《一片小树林》从一开始的手指点画,转变为手指画,给予幼儿更多的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又如活动《小雪人》,正是为幼儿创造了宽松的创作氛围,鼓励其大胆想象,才创作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雪人,有的平面,有的立体,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创意。    

(四)情景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富有童趣的形式及情景化的语言能唤起幼儿的想象及绘画愿望。他们喜欢听故事、儿歌等,教师可利用有趣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等启迪和创设想象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想象。例如活动《小雪人》,教师带领幼儿玩堆雪人的游戏,在堆雪人的过程中了解雪人的形态,通过邀请雪人朋友参加生日会的游戏,激发幼儿创造出更多造型的雪人。而在《苏格兰桌布》的二度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幼儿参加格子城堡舞会的情景,让幼儿融入情景,绘画格子小包参加舞会,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及创作的乐趣大大提高。

(五)加强引导和鼓励,建立幼儿的绘画自信

首先,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应该抓住幼儿们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满足和自信,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建立自信。其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幼儿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视角各不相同,有的幼儿能关注整体,而有的幼儿只能看到局部,不可一概而论。如《苏格兰桌布》二度教学中,有的幼儿在创作中通过横竖条来表现格子,有的幼儿通过一个个的小方块来表现格子,都表现得有自己的特点特色,教师给予不同的画法予以肯定,鼓励幼儿继续大胆创作。

“画是幼儿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幼儿内心的情感世界,我们应倾听幼儿的画音,让幼儿真正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支持幼儿画出心中美好的画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要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小班幼儿从小爱上绘画,愿意表达,爱创造,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单位: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作者:郭晓旴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