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童乐体验理念下幼儿自主游戏中探索性行为的教师支持研究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出现的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钻研等重要品质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探索性行为作为一种常见的、外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幼儿获得生活经验的主要来源。刘焱教授从游戏分类的角度出发,将幼儿园游戏活动分为自由游戏活动和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活动,其中自由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通常发生在户内区域活动时段和户外自由活动时段。探索性行为常常在自主游戏中凸显出来,尤其是5-6岁的大班幼儿,相比小班和中班的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更强,探索性行为表现也更加明显。

一、幼儿探索性行为的概念及特点

关于“探究性行为”的概念界定,从广义上来说,人一出生就在开始探索,可以说只要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一切互动都可以叫“探索性行为”。从狭义来说,国内外很少有明确的表述,但存在一些相关的描述,例如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将他们蕴含在科学区、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说明了让科学发现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的重要性。西南师范大学的周升群认为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是指探索性行为是一种很常见的、基本的外向性表现形式,它们是幼儿获得日常生活经验的一个主要手段,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特别是在科学教育中,由于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的探索性、内容的生活化、结果的经验性,使得幼儿的探索性行为成为必然要发生的、不可或缺的现象。

自主游戏环境下的幼儿在自由的前提下,可以放松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观察、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适宜的探索性行为。自主游戏中的探索性行为呈现以下特点,分别是无目的的探究性行为及有目的的探究性行为。

(一)无目的地探索性行为

无目的地探索性行为是指幼儿不带有任何目的、没有计划地探索性行为,个体本身就存在的本能地反应,通俗来讲,就是对于这一行为结果没有任何的预期和预料。如:刚出生的婴儿眼睛会自觉地跟随物体移动,尝试用嘴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正在学走路的幼儿手无意间打到学步车上晃动的铃铛会笑。这些都属于常见的无目的的探索性行为。同时,幼儿的探索性行为与幼儿的注意有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渐渐向有意注意过渡。因此,早期幼儿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相应的出现更多的是无目的的探索性行为。而这种无目的的探究性行为更多地与遗传因素相关,源自自然的天性。

(二)有目的的探索性行为

有目的的探索性行为是指有着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和操作的行为。与无目的的探究性行为相反,它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导向性和主动性。幼儿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充满好奇的。随着幼儿的年龄不断增长,无意注意渐渐向有意注意过渡,认知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断得到丰富,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因此,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情境,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操作和探索。而这种目的的探究性行为更多的与环境以及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有关。

二、自主游戏中幼儿探索性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探索性行为环境受限

幼儿探索性行为环境受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场地受限,一方面是材料受限,一方面是规则受限。场地受限主要体现给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不够,一是部分幼儿园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不敢做到真正的放手,让幼儿自由地探索,如:缩短幼儿的游戏时间、为幼儿划分固定范围、限定区域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第二个方面是材料受限,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开展自主游戏时,提供的材料准备不充分,或者材料本身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导致幼儿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自然就不利于探究性行为的出现。第三个方面是规则受限。也可以说是玩法受限。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幼儿园教师必须给幼儿规定玩法,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千篇一律地进行,幼儿处于被动地位,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更不用说探究性行为的产生。

(二)幼儿探索性行为易被忽视

幼儿的探索性行为易被忽视,主要体现在教师或者家长不太重视幼儿的探索性行为,导致当幼儿出现探究性行为时,教师或家长没有任何实时性的奖励举动,如表扬或鼓励继续探究。这主要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对于教师来说,其专业素养受限,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没有意识到幼儿的探索性行为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家长来说,其教育观念较为传统落后,认为幼儿的学习比幼儿的探究的学习品质更为重要。以上的情况可能导致幼儿的“哇”瞬间被忽视,幼儿的探究性行为即使出现了,但因没有得到强化而逐渐弱化。

(三)幼儿探索性行为缺乏深度

幼儿探索性行为缺乏深度,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幼儿探索性行为的指导方面。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集体教学的无奈。在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下,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人数也众多,导致在这种体制下,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同时兼顾全体幼儿,无法对每一位幼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引导,也就可能导致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缺乏深度。二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匮乏。教师缺乏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未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对幼儿的探究性行为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同时,有的教师忽视幼儿兴趣,导致幼儿在游戏时缺乏毅力和韧性,不利于其探索性行为及其他品质的培养。

三、自主游戏中幼儿探索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一)创设环境,为幼儿探索奠定基础

开放自由地环境对于幼儿的探索性行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幼儿的探究欲望,激发幼儿的探究性行为,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开放的环境,在场地方面,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同时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组织能力;在材料投放方面,教师应该为幼儿准备充足且操作性强的材料;在规则方面,教师应该尽量不设定固定的规则,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或者与幼儿共同商定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二)家园合作,为幼儿探索提供条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与大人相比,生活经验有限,在自主游戏中,需要教师适时地、正确地有效地引导。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意识到探索性行为对于幼儿的重大意义,并掌握促进幼儿深度探索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应该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儿的学习探究品质的培养而不是学习成绩或结果,同时,应该多带领幼儿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幼儿亲近、发现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师和家长也更应该加强合作,互相交流,如:举办以“幼儿探索性行为”的座谈会等,为培养幼儿的探索性行为提供条件,此外,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幼儿兴趣,立足幼儿发展需要,激发幼儿内部动机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综上所述,幼儿的探索性行为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良好的探索性行为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和家长应该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并根据每位幼儿不同的情况给予适时地、有效地、正面的引导。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康乐幼儿园

作者:张燕妮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