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园本化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大中小字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应该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引导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幼儿园实施劳动课程,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责任感,同时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一、幼儿园构建劳动课程的重要意义

1.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通过劳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人或集体服务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培养。例如说我园每周一次的清扫家园活动全园师生共同参与,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和自身体力、能力都会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其中大班的部分幼儿要完成操场上小型体育器械的擦洗。到了夏天天气炎热,骄阳似火,站在操场上一会儿都会流汗不止。这样的天气幼儿能坚持吗?会不会中暑呢?教师心里犹豫不决,到底还要不要幼儿继续完成任务呢?出乎意料之外,面对任务幼儿并没有退缩,依然很兴奋,叽叽喳喳分完工,顶着烈日拿着抹布认真的擦洗每一个玩具,坚持完成了自已的一份工作。在这样一个天气火热、时间较长的劳动过程中,幼儿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和艰辛,会更加珍惜自已和他人的劳动成果,自觉维护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卫生。我园的周末清扫家园活动,是一个长期性的、全园共同参与的劳动实践过程。幼儿从中学会了坚持,意识到了责任,并逐步形成了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2.形成幼儿乐学善研的学习品质

适宜的劳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和大肌肉动作,还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发展。劳动的过程中,幼儿习得了许多生活的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教师设置的脱离幼儿生活的问题,而是来自生活的“真”问题。劳动的过程,能给幼儿很多直接体验,这就印证了卢梭所言“生活育人”。如中班幼儿琪琪在擦洗自已的桌椅时,发现椅子上有一块撕下泡沫胶留下来的印渍,用抹布使劲擦,但是怎么擦也擦不干净。于是在抹布上挤了一点点洗洁精用力擦,顽固的印渍还是清晰可见。旁边一个幼儿提醒说:“我看见我妈妈每次擦这种脏东西时就用风油精,要不你也试试?”真的吗,小琪琪对此半信半疑,找教师拿了一小瓶风油精。试着倒了一点点在那个擦不掉的印渍上,用抹布使劲擦,真的掉了一小块。于是又倒了一点,反复几次,就把那个胶印擦的干干净净。琪琪高兴坏了,跑到教师跟前炫耀了好一会儿。从幼儿擦除印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幼儿是敏锐的观察者、聪明的学习者,乐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大胆尝试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增进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适时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以此促进其交往能力的提升。而劳动情境中就需要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在整理“乐乐舞台”的工作中,教师带着幼儿一起讨论整理小舞台要做哪几件事情,整理小乐器、打扫小舞台、表演服装的清理等等,小朋友通过交流进行了分工。在整理的过程中,幼儿相互合作、沟通、协调,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在美食一条街“户部巷”里,添置了一个小石磨盘。这里是幼儿的最爱,小朋友自已动手研磨豆浆。几个幼儿在一起商量着分配任务,一个人放豆子,两个人一起合作推石磨。看到乳白色的豆浆从石磨中流出来,幼儿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幼儿不仅在劳动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满足,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4.提高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关心尊重他人”目标下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可见幼儿园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会劳动,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培养幼儿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幼儿通过劳动,才能真正了解身边的劳动者,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环卫工等。如“城市美容师”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讨论在哪些可以看到环卫工、环卫工人的工作职责、环卫工人是怎么工作的,让幼儿对环卫工人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清洁劳动中,则能让幼儿体会清洁劳动的辛苦,从而深层次地感受环卫工人的工作艰辛,学会爱护环境,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养成讲卫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异化

劳动是儿童的本能活动,劳动使儿童成长。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美好情感。在劳动过程中注重幼儿独立性、坚持性、集体意识等能力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帮助幼儿形成勤劳勇敢、友爱合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品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以实用为导向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导致教师和家长产生“重智轻劳”“重技能习得轻个性发展”的教育倾向。如果教师和家长都没有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引领,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过程形式化,这些都会让劳动教育失去其本真意义。

2.劳动教育内容的随意化

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着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劳动教育实践的开展是很多是临时性的劳动活动,每个年龄段幼儿教育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比如说“五一”劳动节了,幼儿园就开展了“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是劳动的身影……,比如说操场上是教师带着幼儿捡树叶,教室里幼儿自已拿着抹布擦洗桌椅,功能室里幼儿在争着抢着摆放玩具,看似热闹的劳动场景随着节日过完也就一阵风似的过去了。甚至于活动的安排大中小班的幼儿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劳动内容,这无疑会降低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减弱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难以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无法起到劳动活动所带来的正向教育。

3.劳动教育场景的虚拟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幼儿的成长来源于现实生活,教育应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面对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却未跟得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劳动教育脱离现实生活,注重一种表面形式,没有创设真正符合现实生活、切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劳动情景,刻意追求劳动教育的形式主义,往往就是为了劳动而劳动,失去了劳动活动的真正意义。以我园区为例:前几年我园后面院子靠栏杆处就开辟了十平米左右的小菜园,每个班上都分得自已一隅小菜地,插上班牌就是每个班级幼儿的“劳动实践基地”。可是基于安全、卫生等多种因素考虑,幼儿只是每一周周一在教师的带领下来看看自已班的那一块小菜地,蹲在菜地边拿着小水壶浇浇水,拿着小铲子给菜地松松土,教师根本没有让幼儿真正下到“菜地”去劳动,这种脚不沾土,一周一次象征性的劳动过程直接导致幼儿无法体验到真实的劳动生活感受与体验。

三、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途径

1.依据年龄特点确定明确的动教育目标

上文也曾提过幼儿园的劳动实践活动很多时候由幼儿园一些临时性的活动来安排,例如说:今天是学雷锋日,教师就会带着幼儿参加各种劳动,捡树叶、擦桌椅、整理玩具……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这种活动只是由教师单一的支配和组织,未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来合理的安排,很难以达到预期的劳动教育效果。劳动实践和其它五大领域活动一样,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体力、耐力等多方面的特点,在明确其发展可能性和激发其主动性的前提下,确定劳动教育的具体目标,安排合理的内容,运用多样的形式,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劳动实践体系。例如小班幼儿就应以自我服务为主,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自已独立进餐、入厕、穿脱衣物等,并能将自已所玩过的玩具、看过图书主动放回原处;中班幼儿可以从自我服务逐步过渡到为集体服务,如做教师的小助手、做值日生,如餐前为小朋友摆放碗筷,餐后能协助教师收拾桌面、整理活动区的玩具等等;大班的幼儿相对于中、小班幼儿来说体力、耐力、动作发展都有了显著的增强,此时可以自已收拾整理床铺、书包、修补图书、擦洗桌椅等等,同时也可以和大班的幼小衔接活动有机的融合,可以带着幼儿去实地参观不同的劳动场所,以此认识不同职业的人,学会尊重他人及其劳动成果。这种分年龄段、目标明确的劳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从自我服务过度到为集体、为他人服务。我园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发展需要,制定了小、中、大班劳动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如下表:

小、中、大班劳动实践活课程目标(节选)

小班

中班

大班

用正确的方法握勺子,独立进餐,餐后漱口、擦嘴,

自已穿脱裤子如厕。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并会用小毛巾将手擦干。

午睡时会自已穿脱衣服和鞋子,并摆放整齐。

玩具玩完会主动收拾、归还原处。

餐前会分发餐具,餐后收拾餐桌,餐具分类放到指定区域,残渣倒入篓中。

自已穿衣、盖被,午睡时简单折叠自已的衣物摆放在指定位置。

游戏后将桌椅和玩具收纳箱、游戏垫摆放整齐。

能用胶棒粘贴破损的图书。

照顾自然角的小动物和植物,会浇水和喂食。

游戏后将桌椅和玩具收纳箱、游戏垫摆放整齐。

大小便后能自已擦拭干净,冲便。

能对镜整理自已的仪表,检查衣着是否整齐。

游戏后将桌椅和玩具收纳箱、游戏垫摆放整齐。

能自已擦洗桌椅、室内外玩具,保持干净整洁。

起床后、入睡前自己叠被子、铺被子。

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2.利用一日生活渗透适宜的劳动教育内容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培养“完整儿童”的有效教育途径和载体,将劳动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整体发展。教师可以将幼儿动作发展、科学探究、情感交流、语言交流、艺术创想等方面的教育目标渗透到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使幼儿体验到“劳动光荣,劳动快乐”的情感。例如在小班的语言活动儿歌《妈妈你别说我小》中,引导幼儿从小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在中班的科学活动《为爸爸妈妈做蛋糕》中,通过自已的劳动表达对父母的爱;在大班的音乐活动《劳动最光荣》中,在歌曲的学习中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将劳动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之间相互渗透,帮助幼儿获得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的感知和情绪体验。同时还可以结合区域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可以在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娃娃家”活动中,引导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给娃娃穿衣服、梳头、喂饭、哄娃娃睡觉。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也可以巧妙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每天的户外活动中,幼儿可以依据自已的兴趣摆放不同的体育活动器械,活动结束后自已收纳整理,将所有器械归还原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劳动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在幼儿餐后散步时可以到自然角给花浇浇水,给小鱼喂喂食,协助保育员教师收拾整理活动室和睡房……一日活动皆教育,生活中的各种劳动,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劳动带给自已的快乐,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责任感,从小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3.源于现实生活创设真实的劳动活动情境

卢梭提出:“用实际的实物!用实际的事物!”他在强调教学直观性的同时,他很重视让儿童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劳动教育的开展正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把握每一个合适的劳动教育契机,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让幼儿体验劳动所带来的真实感和成就感。例如:新冠疫情给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带来了许多的挑战,也给幼儿带来了许多新的学习机会。在疫情前家长可以定期进园将幼儿的被褥打包带回家清洗晾晒。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家长不能进园,被褥每次需要教师大包小包搬运至大门口,周一再将清洗干净的被褥一个一个送到教室里。教师们每次搬运被子时楼上楼下穿梭不停,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喘息不止。这一切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又到了搬被子的时间,大班的两个教室里炸开了锅,“教师,我的力气大,我自已能拿,今天你就休息,看我们的!”“我和阳阳一起抬,先抬我的,再上来抬她的”“我们可以从教室里用小推车运到楼梯口,再慢慢地抬到楼下,这样就不费力了!”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看着幼儿跃跃欲试、自信满满的样子,教师们决定放手让幼儿试一试。没有想到这就竟然了幼儿最开心的劳动时机了。个子高、力气大的幼儿把将被子的袋子往肩上一甩,自已扛着袋子就搬到楼下了,没一会儿还上来给其它幼儿帮忙。有的幼儿两两合作抬到大门口,有的试着用小推车运到大门口。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家长来接幼儿时,纷纷向家长炫耀:“我的被子是自已搬下来,我和XXX一起抬下来的。”又过了一个星期,幼儿又打起了小班弟弟妹妹的“主意”,提议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搬运被子,自已分组分工合作,协助小班保育教师很快就把被子搬运到了大门口。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幼儿从搬运被子的过程中竟得到了启发,提醒爸爸妈妈装被子的袋子一定要大小适宜,袋子的提手不能太长,袋子大了,提手长了背在肩上容易拖到地上,这样很不方便。从生活中发现幼儿的兴趣,把握住最好的契机开展劳动教育,我们会发现幼儿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让幼儿在真实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开心的劳动。

4.提高家长认识争做热爱劳动的好榜样

家长对劳动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很多家长总认为“幼儿很小,不需要参加劳动”“幼儿参加劳动还会给家长带来麻烦”“劳动中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存在,参加劳动有危险”。正是家长的这些想法会导致部分幼儿不愿意参加劳动,害怕劳动。事实上劳动是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会思考、能坚持,会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办法完成劳动任务。作为家长也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在合适的范围内让幼儿放手,去自已解决问题,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锻炼。同时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教育者,更要身体力行作幼儿劳动的榜样。

龙龙爸爸沉迷于手机游戏,每天吃完饭后瘫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游戏。正在刷洗碗筷的妈妈对五岁的龙龙说:“龙龙,帮妈妈把掉在地上的鱼骨头捡起来扔到垃圾筒里!”可龙龙却不耐烦的说道:“我在看电视,你要爸爸捡!”可坐在沙发上的爸爸却无动于衷,依然低头刷着自已的手机。妈妈似乎更生气了,大喝一声:“龙龙,你是捡还是不捡!”龙龙这才极不情愿的起身捡起骨头扔到垃圾筒里。爸爸这样的行为无疑给幼儿有着一个负面的示范作用,妈妈的大喝一声看似解决了问题却让龙龙从心理上对劳动产生了抗拒和反感。幼儿年龄小善于模仿,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已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给幼儿树立一个积极正向的榜样作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劳动,不仅可以激励幼儿,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与此同时也会让幼儿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5.推动个性化成长展开有效的劳动体验评价

每个幼儿由于年龄、能力、性格、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其对劳动的兴趣、能力和体验也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因此我园的劳动课程实施中一直秉承着尊重幼儿差异、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的理念,以最终的评价推动幼儿的成长。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中指出: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能自已独立进餐、穿脱衣物是初入园幼儿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刚入园的幼儿有的会自已很快的吃完自已的饭菜,收拾餐盘和垃圾,还非常乐意帮助教师摆放同伴的小椅子;可有的幼儿却是教师不喂就不吃,拿勺子的姿势象拿铲子,即使是自已吃也是天上地下各一半,桌面狼藉一片。对于此种情况,不同能力的幼儿就应区别对待。对于能力强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劳动机会,更多的为同伴服务,让幼儿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每天回家也会和家长开心的说道:“今天我帮小朋友摆放小椅子了,教师奖励我了一个小贴贴!”幼儿脸上洋溢着开心、快乐。对于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稍差的幼儿则是循序渐进,一天一个小要求、一月一个小目标,帮助幼儿尽可能的提升自我服务水平,同时也会和幼儿多交流,多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千人千面,当然每个幼儿都有着自已不同的特点和想法,也有着不同的劳动需求。如何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我们设置了一个“小小心愿屋”,每个小朋友把自已想做的事情贴在墙面上,如“餐后收拾饭桌”“摆放小椅子”“整理书包柜”……如果完成自已的小心愿,旁边贴上笑脸贴。同时也会适时展开讨论与分享:“我喜欢为小朋友服务”“我喜欢书包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我喜欢劳动,劳动很开心。”在这样的分享中,幼儿在体验到生活中劳动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具有了初浅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劳动中生活,在生活中劳动。劳动是幼儿成长中必须的条件之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对幼儿未来发展的价值,努力去创设幼儿所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的劳动情境之中,将劳动教育有效渗透于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幼儿树立正向的示范作用,积极支持和正面评价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各种体验,让幼儿逐步建立正向的劳动观,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实验汉口幼儿园

作者:周俊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