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有效协同 双向奔赴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一、研究背景

1.“小学化”倾向依然存在

《义务教育法》及有关义务教育招生的相关法规政策已经明确规定:严禁小学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但是,仍有一些学校的不当做法助推了幼儿园阶段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2.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断层

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在教育理念方面观点不统一,缺乏常态化的保障机制推动幼小衔接活动中幼儿园与小学定期开展深度交流,这些问题导致幼儿园与小学在幼小衔接的对接工作中缺乏深入细致的沟通。

3.家长们的过渡“内卷”

很多家长在焦虑,很多幼儿的生活被扭曲。究其原因是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有偏差,过于强调甚至夸大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和差异,对幼儿有过高的期待,过于强调了知识准备。

二、实施内容与方式

1.借助教研活动,打造衔接共同体

教研活动是我们幼儿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幼小衔接活动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活动形式。在平时我们会针对幼小衔接的相关文件在教研活动中与教师共同解读,围绕幼儿在幼儿园需要养成的能力、累积的经验与储备的知识开展教研活动。我们与周边小学形成有效的合作,充分利用周围资源,为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为了打造良好的幼小衔接活动效果,我们与小学的一年级教师形成协同机制,通过开展共同的教研活动,针对幼小衔接打造衔接共同体,推动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共同发展。例如,我们借助与辖区内的小学进行对接,以《指南》、《纲要》、《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为依据,结合大班幼儿在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方面,探讨交流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通过让幼儿参观小学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定期开展交流双向了解大班幼儿与一年级新生的能力特点,开展一课多研活动进一步打造适宜的大班课程活动。

初步打磨建立了幼小衔接教研活动体制,围绕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需求生成有指向性的教研主题,每周开展小交流活动,教师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沟通,针对课题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活动。每个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汇总,搜集整理教研活动中的案例与实践经验进行分享,每学期进行教开活动总结,并对幼儿的发展和教师在活动中提升进行评价。

2.形成幼小联盟,促成衔接专业性

在协同小学共同参与幼小衔接活动中,我们也通过邀请区级、市级教研部门专家与教研员走进幼儿园与小学,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帮助我们幼儿园与小学试点单位形成幼小衔接教师联盟,并定期组织幼儿园与小学围绕幼小衔接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幼小衔接的推进工作,指导并保障区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通过负责人制度,由保教主任和年级主任与联盟的小学一年级教务主任和年级主任作组成“点对点”的沟通小组,沟通小组成员作为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桥梁,通过与各自单位教师进行讨论,生成主题活动,并作为代表针对这些活动进行协商,使幼小衔接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学习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随后我们组织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的活动,请小学教师为幼儿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并在观摩幼儿园开展的课程活动中,与幼儿园教师一起分析讨论,如何通过更有效的课程、活动促成幼儿在自主能力、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能体现幼儿主体性,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为幼儿将来升入小学后对知识的学习与灵活的掌握提供很好的条件,但是幼儿缺乏自律能力,小学课堂需要学生遵守纪律,并且上课下课与课间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固定,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和引导,让幼儿发挥主体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规则意识。小学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升入小学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的建议,同时小学教师也能通过观察和了解,掌握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进一步调整新入校一年级新生的活动预设,主要从游戏化的课程入手,探索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策略,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3.推动名师效应,优化衔接结对制

小学利用“名师工作室”从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研究如何让幼儿在升入小学后适应课程的相关策略,幼儿园通过“名师工作室”深入研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到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从课程设计、活动组织、案例分析、资源整合等方式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家长活动,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辐射效应。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还结合幼儿园开展的具体活动与小学教师进行深度交流,在有效的教师结对活动中,深入探索如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中培养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在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组建优质名师队伍,小学则选派富有幼小衔接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送培训、案例分享等活动进行交流,让幼小衔接工作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能够渗透到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4.探究园本课程,架构科学课程机制

在“生态”理念的主题背景下,在重点课题的《“生态涵养”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推动下,我们把教研和科研拧成一股绳。各年级组紧扣园本课程以《我和动物做朋友》、《我和植物手拉手》、《我与自然同呼吸》三个小主题进行各项活动的预设、研讨、实施。222.png


(1)我和动物做朋友

开展《小鱼游啊游》、《诞诞成长日记》、《小鸡真可爱》等活动,培养幼儿有意识的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探索小动物的兴趣。

(2)我和植物手拉手

以植物的用处为切入点,由浅入深,从植物的形态特征到了解植物的不同作用,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懂得爱护身边的植物。通过相互交流植物的经验,增进对植物及与人类关系的了解,学会保护我们身边的植物,从而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3)我与自然同呼吸

《我与自然同呼吸》的主题中,以开展环保类的教育活动为主。例如大班组主要以“雾霾知多少”、“身边的河”、“环保小卫士”三个子主题为切入点,让幼儿明白“环保”处处在我们身边,多坐公交少开车是一种环保,洗手时将水龙头的水拧小是一种环保,废旧物品再利用更是一种环保。

(4)以二十四节为载体,深化园本课程内涵

2021年起,我们以“生态教育促幼儿自然发展”办园理念为指导思想,“生态涵养”园本课程为中心,二十四节气为载体,探索二十四节气内容与幼儿园“生态涵养”园本课程二者之间的适宜性。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出发,对二十四节气中的内容进行甄选和梳理,将适宜的活动内容融入“生态涵养”园本课程之中,丰富“生态涵养”园本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与策略,完善课程体系。在园所形成了“相约四季、亲近节气”的主题环境创设,以“春观草木情,夏赏鱼虫乐,秋品蔬果香,冬望风雪吟”为环境内涵,创设了春生长廊、 夏长长廊、 秋收长廊和冬藏长廊,还利用幼儿户外特色场地创设了幼儿喜欢的快乐农场和生态乐园,让幼儿在环境中感知四季的更迭,感受二十四节气的神奇与奥秘,将传统文化延伸到园本课程中。

5.更新家长育儿观念,建立家长协同机制

为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我们非常重视家园合作,把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普及到家庭,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

(1)家长开放

三月和九月的家长开放活动,让全体家长走进幼儿园,感受宝贝快乐的生活和学习;四月和十月的亲子运动会活动、读书月活动,让幼儿在爸爸妈妈的配合下积极参与游戏并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五月和十二月开展的大型文艺展演节目及教育宣传月活动,让家长感受幼儿学习的成果,感受幼儿的进步与成长,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家园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和谐的家园共育,更重要的是在合力下更好的促进了幼儿主动发展。

(2)线上互动

运用直播形式,让家长观看幼儿表现,并在弹幕上交流观看心得,例如我们的绘本剧展演活动,整个活动观看频次达到六千余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缓解家长因不能入园而产生焦虑和不安。

(3)家长学校

疫情常态化防控之后我们还在线开展了“家长课堂”,让家长利用弹性的时间了解科学育儿的方式;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从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而不是大班时期的学习知识,为家长建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认为:只要幼儿园教师积极鼓励,小学教师笑脸相迎,家长真心陪伴,就能顺利地实现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合作开展“双向协同”的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目前实施有效的幼小合作仍旧存在诸多的阻力与衔接的问题,我们将不断创新理念、融入先进的教育观点,发展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保障幼儿园与小学对接的有效性,逐步形成富有成效的合作体系和有效值得推广的机制。

 

 

单位:武汉市洪山区青菱幼儿园

作者:沈洋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