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提供有效支架 引发自主探索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支架教学理论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在准确定位幼儿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由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幼儿实现向更高水平过渡的科学教学模式。我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育内容与要求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在《神奇的面粉》系列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通过层层诱导,使得幼儿不仅在游戏中锻炼了手部肌肉,同时获得生活经验和游戏乐趣。

一、情境预热,引发探索兴趣

故事的起因来源于一场清晨的啼哭,本已经过了分离焦虑高峰期的西西在入园三个月后的一天早上,突然情绪不佳,并哭着说想妈妈。在教师转移注意力的引导与询问下,西西说出自己早上和妈妈一起吃的热干面,教师借机问道:“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热干面呢?”关于神奇面粉的探索就此展开。

看着从食堂拿来的和好的面团,幼儿们纷纷对它产生了好奇:这种软乎乎像我们平时玩的超轻黏土的东西是什么呢?有人用手指戳,有人用鼻子闻,西西也从原本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加入了对新鲜事物的感知中。教师由此向幼儿们介绍了面粉和面团的来源,并列举生活中由面粉做成的食物,以早餐店的情景代入,使幼儿在对面粉的探索中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意识和任务意识。教师在支架式教学的预热环节创造的问题情景,是幼儿思考的引线,为教学中的情景性与互动性奠定了基础。

二、开发创意,锻炼动作技能

既然早餐店已经开业,那么都有哪些早餐可供选择呢?

面条、饺子、包子、汤圆……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各类面粉餐点层出不穷,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怎么才能将这些不一样的早点做出来?不用过多教导,幼儿自然就想到了用搓、压、团、捏等不同动作,将柔软的面团变化成各种形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到动作发展能力强的幼儿,并对“早点”形状漂亮的幼儿作品进行正面反馈,对那些依然需要努力的幼儿,则进行动作的慢速和分解教学,并鼓励他们的进步。

温暖性与兴趣性是支架性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肯定幼儿的能力,减少幼儿的挫败感和危机感,减少幼儿的不确定感、惊讶和失望,教师通过及时的正向反馈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兴趣,保持幼儿对活动的注意力。同时也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水平不一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支架策略,使任务变得看起来简单,使幼儿能够体验到成功,帮助幼儿获得认同感。

三、经验迁移,玩转区角游戏

在利用真实材料进行了情景游戏之后,幼儿找到了面粉的替代品——超轻黏土,并自发在区角游戏中开始了“假面粉”的变形。最先展露身影的是角色区,幼儿将之前获得的有关早点制作的经验直接迁移,将对象换为超清黏土,并开发了通过双手拉扯使“面条”变得更细更长的新技能。其次是美工区,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存放一夜的面团作品变干、变硬的现象,将面团作为手工材料,幼儿可以将面团先捏成自己想要的作品,然后等它风干定型。

幼儿园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独立的、自律的幼儿和问题解决者,因此教师的支架是暂时的,但其影响是可持续的,作用是以学习者的已有经验为参考和前提,通过设计有效的启发式提问和引导式解析,帮助幼儿成为自主探索的学习者。在本次系列活动中,教师支架的设计与使用始终以幼儿为转移,并帮助幼儿实现了自主学习,也让我清楚认识到教师支架式教学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日常活动中的普遍运用。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幼儿园
作 者:高怡舒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