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破解幼儿教育的痛点与难点——也谈科学的幼小衔接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一、高度关注与持续恶化——幼小衔接的现状

  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如果追溯一下,2016年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也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教育部从2012年推行学前教育宣传月至今,两次指向幼小衔接,可见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痛点和难点问题。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随即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各项“禁令”,极力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蔓延。2018的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此为标志,一场被冠之以“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之名的去“小学化”运动正在我国当下的幼儿园中如火如荼地展开。

  回顾近几年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禁令”“文件”相继出台,小学化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大班生源流失成为常态。据笔者组织的一项武汉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专项调查,近年来,大班生源流失现象在规范办园的幼儿园中普遍存在,严重的有一个班流失十几、二十人的,就连口碑极佳的省级示范园也未能幸免。而与此对应的是不少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成为了新的经济生长点,各种层面的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幼小衔接班,招生还相当火爆。众多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在好不容易挤进了“一位难求”的公办园之后,又在毕业前夕匆匆“琵琶别抱”,进入了各种幼小衔接班和学前班。规范办园却受到冷遇,科学衔接却“叫好不叫座”,推行了数年的科学的幼小衔接被曲解为“提前学习的小学化”,甚至成为培训机构招揽生源的噱头,这现象着实令教育管理者尴尬。

二、急功近利与缺位错位——幼小衔接被“小学化”的深层原因

  1.功利化——教育体制下家长的焦躁和幼教机构的逐利助推

  幼小衔接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教育的严重功利化。小升初、初升高的“抢跑”现象早就普遍存在,幼升小只不过是“抢跑”的向下延伸。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近年来招生政策和招生程序越来越“阳光”,“拼爹”远没有“拼成绩”靠谱,在进入好的学校进而能有好的前程的简单思维下,一方面是家长的急功近利,试图让孩子通过“早学习”赢得优势,另一方面是幼儿园和培优机构的逐利心态,他们为了保持或者抢占更多的生源,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需要,为幼小衔接小学化推波助澜。

  2.片面化——对幼小衔接的理解存在偏差

  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经验的衔接,还应该包括生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培养幼儿对于上小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是更为重要的内容。即使是知识的学习也要符合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主动建构。然而现实生活中,片面地将知识经验的衔接作为幼小衔接的全部,这种认知在家长甚至在教师的群体中大量存在。正是由于理解上的片面,使得幼小衔接被狭隘化,很多幼小衔接班和学前班中也多是简单的提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简单的执行一年级的作息时间,对于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甚少涉及。这样的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忽视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害无益。笔者主持的一项关于武汉市幼小衔接的现状调查中,通过对全市18所小学426名小学老师的问卷调查发现,85%以上的小学教师将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准备放在首位,同时他们认为幼小衔接现状中最不理想的排在首位的是学习习惯,其后依次是学习兴趣与态度、人际交往与适应以及学习能力,只有6.7%的教师认为知识经验的衔接不够理想。

  3.简单化——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刀切”与管理的缺位

  近几年,关于禁止小学化倾向的文件、规定,从国家到省、市、区县各个层面的不可谓不多,也不可谓不严。重则取消办学资格、等级评估一票否决,轻则批评警告、取消评优评先。然而重拳冲击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小学化不仅没有得到遏制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禁令本身以及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刀切”的倾向,谈“拼音汉字”色变,只要幼儿园出现拼音、汉字即被视为“小学化”,忽略了拼音、汉字本身也是一种“符号”,让孩子接触符号,为进入小学的学习作经验铺垫也是符合孩子需要的。小学化,反对的是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和过度学习,过于僵化地理解与执行使得孩子一张白纸的适应学习并非科学,也使得一部分对符号学习敏感和有兴趣的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二是在行政管理上存在“区别对待”。公办园、有等级的幼儿园管理容易落实,而对民办园、无等级幼儿园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有令不行的行为普遍存在。这种不对等甚至造成了规范办园的幼儿园向“小学化”的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流失。三是管理上存在缺位。虽然各项规定明确要求中心城区不得开办学前班,但我们的调查发现,即使中心城区也存在着变相的学前班,虽然没有冠以学前班的名称,或以“素质培训学校”、“幼小衔接班”的之名行着学前班之实,这些改头换面的学前班从审批到监管都存在漏洞,有些干脆是无证办学。更为严重的是教育管理部门明令禁止小学举办入学考试,但是有些优质小学或是有着改头换面的“特权”,或是暗度陈仓地变相测试,或是悄然委托培训机构进行。正是行政管理的简单粗暴和缺位以及长期以来“民不告官不究的”管理作风才是小学化令行不止的最大阻力。

  4.形式化——幼小衔接工作的表面化与单向性

  表面上看,无论是幼儿园、家长还是小学都足够关注幼小衔接工作,有专人负责,有专题活动。实际上,无论是认识上还是行为上都远远不够。调查表明,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抑或是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只在大班以后开展的比例都在80%以上,可见,幼小衔接在多数人意识中都只是临近过渡期进行的短期行为;而调查中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主要方式是参观小学和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小学教师有目的地了解幼儿园衔接工作的比例仅为7.6%,更有一半以上的小学教师认为幼儿参加专门的幼小衔接班是非常必要的。可见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远远高于小学教师,不少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转变,而他们观念对于幼儿园家长的影响远远大于幼儿园教师。这种观念与行为上的分歧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得幼儿园尊重教育规律的办园行为变得更加艰难。同时,短期教育的浅尝辄止以及教育活动内容和途径的单一性,更使得幼小衔接的效果难以理想。

  5.非专业化——幼教师资力量的匮乏

随着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幼儿园数量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剧增,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要。很多地区幼儿园建成了,但是由于缺乏教师而导致空置或者不能全部开齐班级,农村幼儿园情况更为严重。于是,大量的转岗教师和非专业人士充斥幼儿园一线。园长的断层更为严重,无证上岗、短训上岗、中小学转岗的园长大量存在,而幼儿教师的待遇长期偏低,更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和稳定留在幼儿园。非专业、低素质的管理者和教师势必导致幼儿教育质量的低下,转岗教师更容易惯性地将小学化的教学方式迁移到幼儿园教育中,更是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小学化变为常态。

三、全程全面与系统治理——幼小衔接难点的破解之路

  要从根本上解决幼小衔接小学化的问题,实现真正的科学衔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必须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1.建立幼儿园阶段全程衔接的机制

  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阶段,贯穿幼儿园生活的整个时期,要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幼儿园整体课程构建和各项工作规划之中,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分解目标,不同侧重地培养幼儿扎实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丰富幼小衔接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及早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大力宣传全面衔接的理念

  通过专家引领、公益宣传、家园共育等多种形式,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在全社会宣传真正的科学幼小衔接的含义,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树立幼小衔接不仅仅关注知识经验的衔接,更为幼儿在生理、心理、学习能力和习惯等全方位的入学准备的理念养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

  加强对民办园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的监管。政府应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防止因各部门相互推诿而使民办园、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陷入无人监管的盲区。严格落实禁止小学进行入学考试和变相的测试,从源头上治理教育乱象,使得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幼小衔接班和学前班失去市场。

  构建保教质量评估督导体系,将幼儿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之中,建立健全督导评估标准,改进督导评估方法,独立行使督导职权,完善督导问责与表彰机制,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

  规范小学入学招生工作,进行专项督察。大力推行零起点教学,在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提前教学进度,不加大教学难度,用等级指标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使得没有“抢跑”的学生能在公平、宽松的环境中度过入学适应期,使“抢跑”行为失去意义,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4.建立家园校多向互联机制

  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要互相了解对方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入学适应的相关工作,小学和幼儿园都要关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和家庭多向互联机制,建立一个家、园、校三方沟通交流的平台,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为幼小衔接创造一个畅通的交流平台。

  5.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幼儿园要严把教师和园长的准入关,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提高教师的待遇和专业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和留在幼教队伍。同时要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广大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要进行相关的专题培训,尝试幼小教师的合流培训,树立科学衔接的观念,开展增进不同学段之间的了解、沟通与合作。

  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输在起跑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赢在终点。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在他们的起跑阶段打好基础、调整好心态,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充满后劲的一路向前。但愿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破解“幼小衔接”被曲解为“小学化”的难点与痛点问题,让“幼小衔接”真正走向科学。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作       者:胡秀玲  
文章来源:《成才》2019年第9期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