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4岁幼儿而言,开学第一个月不是简单的入园适应,而是生命中首次面对分离与重构的关键期。幼儿需要告别熟悉的家人,在陌生环境里学习如何表达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成长蜕变的见证者,更是开启幼儿生命成长中入学教育的启蒙之师。
本文从幼儿分离焦虑的深层成因出发,以环境浸润为核心策略,通过三维空间创设、可视化流程设计与过渡性客体运用,探索如何让开学首月成为幼儿成长的温暖序章,助其平稳跨越焦虑、实现适应性成长。
一、读懂分离焦虑——洞察幼儿心理,把握情绪信号灯
开学初期,幼儿的分离焦虑并非单纯哭闹,而是面对环境变化的情绪应答。从发展心理学看,3岁左右幼儿处于依恋关系的巩固阶段,照料者离开会让他们因安全感缺失而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有的紧抓家长衣角,有的默默抽泣,有的拒绝进食午睡……教师要读懂这些求助信号:幼儿焦虑不是不听话,而是适应新环境的挣扎。如小班萱萱入园时哭闹着找妈妈,却始终攥着家里的小毛巾,我们意识到这是他与家庭的情感纽带,便允许她带着毛巾活动,帮助她在“熟悉物品+陌生环境”中建立安全感。
分离焦虑的强度与幼儿性格、家庭教养、入园准备相关,但其核心需求一致,幼儿需要在新环境中找到可信赖的人和可依赖的情感支点。因此,开学首月的教育实践本质上就是教师为幼儿搭建一座具有充分安全感的成长阶梯,而环境浸润策略则是其核心手段。
二、环境浸润策略——聚焦幼儿需求,构建适应性成长空间
环境被称为幼儿的“第三位启蒙老师”,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对缓解幼儿焦虑、助力幼儿适应新环境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环境浸润策略可细化为三维空间创设、可视化流程设计、过渡性客体运用三个方面。
(1)三维空间创设,让环境成为安全感容器
三维空间(含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交往环境)共同营造可感知、可信赖、可参与的空间。
1.物理环境,打造家庭化熟悉感。
消除陌生感,让幼儿找到家的影子。小班教室弱化标准化氛围,增加生活化元素:美工区提供妈妈的围裙、圆头安全剪刀,允许幼儿带玩具“安家”;午睡区每张床贴幼儿照片和名字贴,用卡通贴纸装饰;洗手池旁装可调节踏板,贴图片式洗手步骤图,助幼儿独立操作、增强“掌控感”。同时保持环境稳定:不频繁更换玩具摆放、桌椅排列,对幼儿而言,不变的环境意味着可预测的安全。
2.心理环境,用接纳化解焦虑。
倾听幼儿心声,让幼儿充分释放自己的小情绪。在教室设“情绪小角落”,放柔软靠垫、毛绒玩具和“情绪卡片”,幼儿焦虑时可休息、指认卡片表达心情。教师的言语举动好比“情绪晴雨表”:避免“不许哭”“要勇敢”,改用共情回应,如“老师知道你想妈妈,妈妈放学就来,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幼儿哭闹时轻抱或牵手,用肢体传递安全感,助其放下戒备、尝试互动。
3.交往环境,搭建低压力互动桥梁。
教师通过低压力环境引导幼儿增强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意识:区域活动设“两人小任务”,如一起拼图、给娃娃穿衣,让幼儿在协作中自然互动;户外活动组织“丢手绢”“吹泡泡”等简单游戏,让幼儿在笑声中感受交往快乐。教师可适时指导幼儿掌握一些交往技巧,为稳定伙伴关系打下基础。
(二)可视化流程设计,让幼儿成为生活小主人
幼儿焦虑多源于流程不可预测,我们将一日流程转化为图像语言,让幼儿知道接下来做什么,增强掌控感。
1.晨检流程图,开启有序一天。
晨检是入园首环节,我们设计图文结合流程图贴在门口:第一步张嘴检查(配“张嘴”图)、第二步伸手消毒(配“伸手”图)、第三步领健康贴纸(配“拿贴纸”图),文字简洁、图片鲜艳,幼儿易理解。同时邀请适应好的幼儿当“小帮手”,提醒同伴“要张嘴”“消毒后拿贴纸”。“可视化+参与式”流程助幼儿适应,让其在助人中获得成就感、缓解焦虑。
2.活动区标识系统,让幼儿自主选择。
为每个活动区设独特视觉标识,如美工区是画笔、建构区是积木、阅读区是书,标识贴在入口处且与幼儿视线平齐。幼儿有了“小主人”的身份认同感后,也就降低他们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三)过渡性客体运用,联结家庭与幼儿园的情感纽带
玩具、毛巾等过渡性客体,是幼儿情感连接的桥梁,承载着来自家庭的温度。我们可以通过家园协同运用,缓解幼儿焦虑,增进师生情感。
1.家园联系册,让思念有处可寻。
为每个幼儿设计家园联系册,里面包含了今日表现、幼儿小想法、家长留言区等多个栏目,教师以此作为桥梁纽带与幼儿、家长互动。家园联系册既能让幼儿感受来自老师的关爱与呵护,又能让家长及时知晓幼儿情况、减少焦虑,形成家园合力。
2.成长档案袋,记录适应每一步。
收集幼儿成长足迹,如涂鸦作品、游戏活动照片等。周末交给家长,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回顾幼儿园的“快乐瞬间”。成长档案袋既具有记录幼儿“生活碎片”的功能,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正向体验,幼儿开心,家长放心、安心。
三、实践反思——锚定温暖序章,延续成长力量
幼儿是其适应性成长中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的个体。教师不能强迫他们适应,而是通过环境支持、情感接纳、行为引导,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主动适应、学会适应。
家庭化元素在三维空间环境打造中效果最突出,幼儿主动参与则是可视化流程的关键,家园协同成为过渡性客体运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与途径。
从攥紧家长衣角的迟疑,到松开小手奔向同伴的雀跃,这段悄悄变化的时光里,入园首月好比是幼儿成长路上温柔的序曲。适应不是休止符,而是成长路上的起跑线。
雅境润童心,萌娃启新程。面向未来,我们会继续坚持以幼儿需求为中心,搭建更多成长阶梯,让每个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收获满满的安全感、自信心与幸福感,开启幼儿生命成长的温暖序章。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作者:商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