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学第一个月,被称为“黄金常规建立期”,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建立秩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关键阶段。
常规并非简单地限制幼儿行为,而是通过一系列充满爱与智慧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集体生活的边界与乐趣,内化为自觉的习惯,从而为他们的自主性、社会性和认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将从理念到实践,系统阐述开学第一个月的常规巩固方法。
一、核心理念:理解常规巩固的深层价值
在探讨具体方法前,教育者必须深刻理解常规的意义。常规巩固的本质是“育人”而非“管人”。其价值在于:
1.提供安全感与可预测性。稳定的作息和清晰的规则能让幼儿预知接下来要做什么,从而减少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和哭闹情绪,对新环境产生信任感。
2.培养自主能力与责任感。通过反复练习穿脱衣物、洗手、收纳玩具等常规,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并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我能行”的自信。
3.发展社会性与规则意识。在集体中学习轮流、等待、分享、遵守指令,是幼儿社会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他们开始理解个人行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
4.保障活动高效与安全。良好的常规是各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安全开展的前提,避免了无序带来的混乱和危险。
因此,常规巩固应始终以“尊重儿童、积极引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原则,避免高压、恐吓或机械训练。
二、具体实践方法:多元策略,系统推进
(一)环境创设:无声的“第三位老师”
一日流程图示墙:用直观的图片(照片或简笔画)将入园、洗手、喝水、如厕、集体活动、用餐、午睡、离园等环节串联起来,制成时间轴贴在教室醒目位置。教师随时指引幼儿观看,帮助他们理解时间顺序和活动安排。
标识系统:在物品柜、水杯架、毛巾架、椅子等处粘贴个人标志(如姓名、照片、独特图案),让幼儿轻松识别个人物品,培养归属感和收纳习惯。在地面粘贴小脚印提示排队位置,在卫生间粘贴正确洗手的步骤图。
区域规则图:在每个活动区用图画形式展示规则,如阅读区“安静看书、爱护图书”、建构区“友好合作、轻拿轻放”等。
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高度适宜幼儿自取;活动区域划分清晰,动线流畅,避免拥挤和冲突。
(二)教学活动:游戏化与正面引导
将常规学习融入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变“被动遵守”为“主动习得”。
1.故事与儿歌教学法。创编或选择与常规相关的绘本故事(如《小熊宝宝》系列)、儿歌、手指谣。例如,通过《洗手歌》学习洗手步骤,通过《排队小火车》的故事理解排队秩序。生动有趣的形式更易于幼儿接受和记忆。
2.情景扮演与练习。设置“娃娃家”情景,练习问好、道歉等礼貌用语;开展“区域活动开放日”,模拟练习如何取放材料、如何邀请同伴;组织“小小值日生”活动,赋予幼儿责任感,如分发餐具、给植物浇水等。
3.正面示范与一致性要求。教师的所有言行都是示范。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并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执行。班级保教人员(主班、配班、保育员)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必须高度一致,避免幼儿因标准不一而感到困惑。
(三)一日生活:嵌入式练习与及时反馈
1.环节过渡巧设计。过渡环节是常规混乱的高发期。应避免让幼儿无所事事地等待。可采用唱过渡歌、做手指游戏、听特定音乐信号(如收玩具时播放《收拾魔法曲》)等方式,让过渡变得自然流畅。
2.积极强化与具体表扬。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表扬应具体而非空泛,如“我看到你把玩具送回家啦,真整齐!”比“你真棒”更有效。运用多样的奖励形式,如一个拥抱、一张贴纸、一次优先选择游戏的机会、在集体面前肯定等,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3.冷静处理问题行为。对于出现的争抢、哭闹等行为,首先共情安抚情绪(“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有点着急”),然后清晰重申规则(“但是我们需要轮流玩”),最后引导解决问题(“你看我们是设置一个计时器,还是先玩另一个?”)。避免当众严厉批评,保护幼儿自尊。
(四)家园共育:协同一致的巩固力量
家庭是巩固常规的重要阵地,家园合作至关重要。
1.提前沟通,达成共识。在开学初的家长会或通过家园联系栏、微信群,向家长详细介绍班级的主要常规要求及教育价值,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确保家园要求一致。
2.及时反馈,分享成长。利用离园时间、家园联系本或成长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进步(如“今天宝宝自己吃完了饭”),并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商讨策略。
3.鼓励家庭延伸。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并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吃饭、收拾玩具等,将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迁移到家庭生活中。
三、时间规划:循序渐进,分段聚焦
第一个月的常规巩固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
第一周(熟悉与适应周):重点在于情感抚慰和环境熟悉。通过拥抱、游戏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主要练习最简单、最必需的常规,如认识自己的物品、学习排队、练习洗手。要求不宜过高,多鼓励。
第二至三周(练习与强化周):幼儿情绪基本稳定,是系统建立常规的核心时期。全面引入各项生活、活动和交往常规,通过反复练习和游戏化方式强化。教师需耐心观察,及时指导和纠正。
第四周(巩固与内化周):重点关注常规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幼儿应能自觉遵守主要常规。可引入“值日生”等制度,提升幼儿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并对常规进行微调和完善。
幼儿园开学第一个月的常规巩固,它要求教育者怀揣一颗童心,用智慧的双眼观察,用温暖的语言引导,用坚定的行动示范,将爱与规则无缝融合。
通过创设支持性环境、设计游戏化活动、嵌入一日生活细节并携手家长,我们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出“听话”的幼儿,而是帮助每一个幼儿在有序、安全、充满爱的集体中,成长为自信、自主、懂规则、善合作的个体,让他们生命的航船在最初的旅程中,稳稳启航。
单位: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
作者:潘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