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奠基与启航——中班保育教师的核心职责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身心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开学第一个月,作为新学年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育教师在此阶段扮演着远超生活照料者的核心角色,是幼儿情感的安抚者、常规的建立者、家园合作的桥梁以及安全环境的守护者。系统性地规划并高效执行第一个月“关键月”的工作,是每一位中班保育教师的首要任务,这项工作绝非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项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专业实践。

一、情感联结与安全感重建——做幼儿温暖的“港湾”
    度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后,幼儿重返校园,极易产生分离焦虑和不适感,尤其是面对可能更换的教师和新的教室环境。建立牢固的情感联结,是一切工作的基石。
    1.个体化关注与积极回应

保育教师主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幼儿,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并给予温暖的肢体接触,如拥抱、抚摸后背或击掌是安抚幼儿情绪的关键第一步。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情绪状态,对哭闹、沉默或退缩的幼儿给予更多耐心。通过蹲下来平视交谈、共情式语言:“老师知道你想妈妈了,妈妈下班就会来接你,现在老师陪着你”,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建立初步的信任感。
    2.创设温馨、熟悉的环境

与班级教师协同,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在醒目位置张贴幼儿小班时的活动照片、全家福,设置固定的心情角或安静区,提供柔软的抱枕、毛绒玩具等,让幼儿在情绪波动时有一个可以自我安抚的私密空间。这种环境上的软着陆能有效缓解幼儿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3.通过游戏建立亲密关系

利用晨间、户外和区域活动时间,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作为玩伴而非指导者与他们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师幼关系能迅速升温,情感联结也随之加深。
二、一日常规的建立与巩固——做习惯养成的“航标”
    中班是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清晰、稳定的一日常规能带给幼儿可预测的安全感,同时也是培养其自理能力、集体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绝佳途径。
    1.循序渐进,示范引领

常规培养切忌操之过急。保育老师应采用小步走的策略,将复杂的流程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通过儿歌、故事、图示,如洗手步骤图、水杯摆放标识、物品归位标志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反复进行正面示范和集体练习。例如,在入园初期,重点训练如何摆放书包、换鞋子、洗手;稳定后再逐步加入如厕、饮水、取餐等环节的规范。
    2.以身示范,温和坚定

当幼儿出现不符合常规的行为时,保育老师应态度温和但原则坚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醒和引导,与其他教师一起以身示范,做孩子习惯养成的模仿榜样,而非批评或包办代替。例如,当幼儿忘记收玩具时,应引导他“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并示范正确的玩具收纳方法。
    3.正向激励,强化行为

及时捕捉幼儿在遵守常规方面的进步,不吝啬表扬。具体的、描述性地表扬,如“我看到你今天自己把饭吃得很干净,真棒!”比空洞的真乖更有效。可以借助贴纸、盖章等奖励机制,激发幼儿的内在积极性,使遵守常规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生活护理的精细化与个性化——做健康成长的“盾牌”
    开学季正值夏秋交替,天气变化大,幼儿抵抗力较弱,易生病。精细化的生活护理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减少生病的重中之重。
    1.细致的健康观察与记录

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敏锐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口腔、手掌有无异常。及时与班级教师沟通异常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全天候关注幼儿的饮食、饮水、睡眠、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如:食欲不振、如厕频繁等情况,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2.科学护理与疾病预防

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量,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尤其注意运动后汗湿背部的护理。保证幼儿足量饮水,鼓励定时喝与随渴随喝相结合。做好活动室内通风、消毒工作,培养幼儿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鼻子等良好卫生习惯,从源头预防交叉感染。
    3.满足个性化需求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有过敏史、特殊体质的幼儿,要格外留心,严格按照家长嘱托和校医建议进行护理。对于新入园或体质较弱的幼儿,给予更多生活上的关照。
四、家园共育的沟通与协作——做家园合作的“纽带”
    开学第一个月,家长同样充满焦虑和疑问。建立畅通、信任的家园关系,能为幼儿的适应过程提供双重保障。
    1.及时专业的初期沟通

利用早晚接送时间,主动与家长进行简短但高效的交流。反馈幼儿在园的积极表现如:今天宝贝吃饭进步很大,让家长安心。对于幼儿的适应困难,应客观描述现象,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原因和策略,展现专业性和合作态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沟通平台

通过班级微信群和幼儿园APP,定期分享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视频,让家长直观了解孩子的一日生活。发布一些育儿小贴士、本周护理重点,如天气干燥,请注意给孩子补水等,体现工作的细致入微。
    3.倾听与尊重

真诚倾听家长的诉求和担忧,尊重他们的育儿观念和习惯。对于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积极采纳;对于不当要求,应耐心、专业地解释幼儿园的工作原则,争取理解与合作。良好的家园关系始于尊重,成于沟通。
五、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理——做园所安全的“堤坝”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绝不容有任何疏忽。开学初,幼儿对新环境不熟悉,更容易发生意外。
    1.全面排查,消除隐患

对班级所有设施、设备、玩教具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包括桌椅边角、电源插座、门窗、盥洗室地面等,发现隐患立即上报维修。确保活动区域无障碍物,地面干燥防滑。
    2.常态化安全教育

将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通过情景模拟、故事讲述等方式,反复向幼儿灌输基本的安全规则,如上下楼梯扶扶手、不追逐打闹、不将小物件放入口鼻耳等。熟练掌握应急流程,确保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沉着、准确、迅速地采取行动,保障幼儿生命安全。
    开学第一个月,对幼儿园中班的保育教师而言,是一场智慧、爱心与耐心的综合考验。其工作远不止于琐碎的生活照料,而是围绕着情感联结、常规建立、生活护理、家园共育和安全保障这五大核心栏目展开的一项系统性、专业性的工程。成功的“关键月”工作,能为幼儿整个中班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奠定下坚实而温暖的基础。保育教师唯有以幼儿为中心,秉持高度的责任心、专业的素养和温暖的爱心,与班级教师、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方能真正胜任这一角色,护航每一名幼儿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圆满完成新学年的启航之旅。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联勤保障部队机关幼儿园

作者:李金瑶


帮助中心
问题反馈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