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让童年在浸满爱和温暖的幸福园里绽放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幸福,而童年拥有人之为人最丰富的天性资源,始终在为人生提供养分,我心目中的优质幼儿园是一所能让儿童感受到爱和温暖的幸福园,他们能在其间好奇、探究、游戏、涂鸦、幻想、哼唱、学习。而教育者作为幸福园里的重要资源,要能回归儿童生命本真,关注儿童真正的生活,关注游戏是儿童最大的需求,去发现童心,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儿童的“生活、生态、生长和生命”,从而让每位儿童获得满满的幸福。

一、让儿童在生活中成为合理自由的真实儿童

幸福园里的教育者以让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成为“美好一天”为目标,围绕“如何把碎片化的时间整合”“如何减少幼儿消极等待时间”“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如何实现动静交替”“体现各年龄段的特点”等进行思考,尊重赋能于儿童,把自主的时间、自主的选择、自主探究机会归还给儿童,让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生活”,如:从入园、进餐、自主游戏、游戏分享、午休、离园等,在过渡环节上采取欣赏绘本、观察动植物、持续进行分享交流等活动,减少儿童消极等待的时间,根据儿童需求灵活调整一日作息时间,在保证适宜的生活节奏和游戏时间的基础上,去哪玩?什么时候玩?玩什么?和谁玩都交由儿童自己决定。让儿童在这样“美好一天”里成为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二、让儿童在原生态的环境中感受顺应自然的课程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儿童可以在自然和社会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并通过与自然和社会的亲密“对话”来学习。幼儿园里生态的环境和自然的材料都可以成为儿童获得发展、感受幸福的源泉:园内的“几米农庄”,让儿童在种植、收获中回归本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感受劳动之趣,体验成功之乐;沙池和水池里每天都在发生无限创意和想象,释放和激发着儿童的天性;农庄里的小动物们,被儿童细心照顾着、观察着,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美好、季节的流转,幸福园的每一处角落、每一片砖瓦都能成为触动儿童内心深处的童心资源,帮助他们获得新的经验;班级区域环境内,教育者让儿童自主创设自己的游戏场域,提供丰富的生活、自然类材料,让儿童自然的和材料进行互动,获得丰富的经验,让学习和发展得以实现,同时,教育者也在幸福园里的生活、游戏、学习活动中,尽可能的尊重儿童、满足需求、释放天性,发现童心,给予他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三、让儿童的生长在合乎天性的课程活动中拔节

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旨在建构一种可以持续生长的课程,教育者首先要去“目标为本,教为中心”,在集体活动实施中保留灵活性和多变性,建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让集体活动成为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分享信息、交流各自看法并引发共同讨论的平台,成为儿童之间、儿童和教师之间持续共享思维的过程,将以往的由教师确定目标—设计活动—组织活动—评价活动变成认识儿童—创设环境—支持儿童发起的游戏和活动—发现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多元评价。如:通过马赛克方法,了解儿童的真需求,捕捉他们的真兴趣,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操作获取经验,给予充分的空间和材料供儿童探索,让儿童、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评价中,助推儿童持续的发展,最终成为有热情的终身学习者。

四、让儿童的生命在良好的师幼关系中绽放

幸福园里的教育以关心儿童的生命成长、改善儿童的存在状态和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为目标,教育者要重视师幼关系,定位教师的角色,为他们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重视观察倾听儿童和与儿童互动对话:一、观察儿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观察儿童,解读儿童的各种行为,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各种重复、探索、试错等行为,并且鼓励他们反复探究。二、倾听儿童,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在各个环节陪伴他们、观察他们、倾听、记录每一位幼儿,回应并支持他们,在游戏记录环节,儿童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教师一对一倾听、记录其游戏故事,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三、对话儿童,在个别、集体对话,教师或儿童发起的谈话内容,与儿童一起保持思维的共享和交流。支持儿童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悦纳自我。

浸满爱和温暖的幸福园里每天都充满爱、信任、鼓励和陪伴,在“一花一草”“一砖一瓦”“角角落落”中每位儿童的童年也将丰盈。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第一幼儿园青云居园

作者:肖云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