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在课程的探索中 寻找儿童与自然的适切性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江汉区芸尚幼儿园坐落于武汉市中央商务区,2022年9月正式独立作为一所新园,在园所文化的设计上,确立了以“尚自然 悦成长”为办园宗旨,以“回归自然本真 释放儿童天性”为课程理念,以“亲近自然 亲临天性 亲历成长为课程总目标,谋划出“爱自然 喜探究 乐表达 慧生活”的课程文化发展图景,形成课程整体框架。

一、深思园本课程计划的系统架构,回归儿童“原点”

我园已初步建构“亲自然”园本课程体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亲自然”园本课程设置。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为基础和指导,以教育整体观进行课程实践。基础课程围绕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季节和周围的自然物质选定了八个月主题,并按学期灵活实施。特色课程以基础课程为依据,以生成课程资源为补充,通过每周两次的“小树林”游戏和班级“微项目”达成,全域构建“亲自然课程”。二是体现“亲自然”园本课程目标。初步把握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将园本目标与《指南》目标链接,科学设置目标框架。同时,各年龄段幼儿在自然认知的方式上也各有侧重。

二、推进园本课程实施的关键特质,实现落地“支点”

全园上下凝聚共识, 努力“办一所散发自然气息、绿色生态的优质幼儿园”。我们希望,儿童在大自然的陪伴下,生成持续学习的兴趣、动力和能力,让自然赋能儿童。

(一)创设有利于儿童积极互动、享受野趣的自然环境

随着课程文化的建立,初期的户外场地已无法实现当下的课程愿望。基于此,我们扩大户外游戏面积,在环境的创设上坚持风格的自然质朴,功能上坚持开放化与参与性。设置了“小小泥塑”“花园野炊”“丛林剧场”等区域,让户外游戏更具情境化,让儿童感受阳光雨露和泥土芬芳……同时,还极好地利用了墙面及廊道空间,创设“自然博物馆”“花语小栈”“芸香草堂”等室内游戏区域,满足儿童的自由参与,在亲身体验和行动探究中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

(二)开展有利于儿童乐于思考、勤于探究的项目活动

每个班级都有一个“自然项目”,这是基于幼儿本位的课程价值观,以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需求为导向而生成的课程。横向层面,每个年龄段都包含植物、动物、物质现象和自然整体方面的内容。纵向层面,不同年龄段的项目既有不同又有相同,相同的项目在具体的活动内容上会有层级划分。横纵交错,帮助幼儿获得整体、全面的自然体验和认知。

(三)探索有利于儿童自由自主、动静结合的时间安排

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的改革始于课堂,但又不止于课堂。而是从课堂出发,覆盖了幼儿园教育的全部,联结了更多家庭站在了教育共建的一端。

(1)调整室内区域布置。一是打破班级阅读区。中大班尝试将绘本读物按其内容分类,投放至相应的活动区和悬挂至活动室窗台、墙面四周,供幼儿进行精准阅读,同时让室内空间有更多阅读的可能。二是开辟班级诱导区。瑞吉欧的教育者最早将这个词用来解释环境如何激发、唤起、引发儿童的学习。我们认为其本质而言,诱导区有着特定的“诱导保育”思想,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创设理念,是通过材料和工具支持儿童自主学习。其内容而言,在儿童不能自我充实时,教师应给予诱导或指导,按儿童需要进行教育,这不是简单的词汇转换,而是深刻的理念变革。

(2)合并各类活动时间。“如何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和实施?”“保教人员如何为幼儿一日生活提供支持?”就引发了老师们的激烈讨论。在前期调研中我们有如下两点了解:一是班级一日活动安排时间设置机械,过渡环节时间不够,其教育价值被忽视,导致幼儿园生活活动组织形式“大一统”,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二是一日生活中出现关注少、包办多、高控等情况,实施中主体性缺失,大部分班级幼儿是在教师“掌控”下完成,幼儿个体差异性未得到切实体现,幼儿的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难以发展,幼儿健康与良好习惯难以养成。基于以上认知,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指南》主旨精神,在保教联合教研中,集体诊断一日生活安排中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重点问题,将一日作息进行了两次调整,我们将一日作息进行了两次调整。除生活活动之外,主要设置了室内自主活动、户外自主游戏、主题探究(学习)活动三大板块。同时,为了保障幼儿在户外有充足的场地进行活动,我们制定了A\B计划,用于年级组之间自主选择,场地错峰使用。

(3)实施弹性备课计划。我们严格落实三条审议路线,即课程前审议、课程中审议、课程后审议,以此,保障园本课程适宜幼儿发展。每月主题开始前,课程小组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班级幼儿发展评价,重点审视主题目标,把握主题的核心价值,让园本课程更能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同时,我们还设置了课程实验班,尝试实施弹性活动计划,保教管理者对班级教师一日教学计划内容不做过多预设,从而实现部分活动内容是由幼儿前一天在园的活动内容和结果来决定。通过弹性备课,给与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促进课程实施的落地。随后,课程小组则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检验活动内容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活动经验是否能延伸到幼儿生活中去等问题进行研判,对于部分主题设置不合理、活动类型的比重设置不均衡等情况,及时采取调整策略,初步形成一套从无到有的主题架构和脉络。

三、探寻园本课程质量的提升空间,激活课程“生长点”

(一)专家团队的介入,让保教质量明晰方向

我园建立行动研究小组,力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建构园本课程,补充“亲自然”课程资源库课程小组积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儿童成长取向下家园校幼小衔接教育冲突与协调研究》,将幼小衔接教育有机渗透于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为关键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幼小衔接课程设计方案。并充分挖掘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再见啦,我的幼儿园》中的前书写学习,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的基础上,生发班级微项目活动《我们的“童”学录》以幼儿前书写能力的提升为突破口,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学习准备。

(二)园本教研的建立,让师幼互动相向而行

我园积极开展“陪伴式教研”本质上是一种人文对话活动。陪伴式教研是由日常随机的平行小教研、每周一次的混龄中教研、每月一次的全园大教研三种形式组成,教研组织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说说你我”。鼓励教师表达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情绪,不设评价和批判。第二个环节是“我们的问题讨论教师当下在实践中的困惑和真问题。第三个环节是“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解决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感悟文化、创造文化……让教研从问题层面,走向心灵、关系、成长的多维空间。让管理者成为让老师们敞开心灵的“陪伴者”,让新教师和成熟教师形成紧密的“共生圈”

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借助区域研发的评价工具,继续完善园本课程内容架构,努力在每一阶段中走好三步:尊重和保障;共玩与互动;解读与推动。在实践中继续加强思考,以游戏生成课程,以教研推进课程,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程更贴近儿童,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

 

单 位:武汉市江汉区芸尚幼儿园

作 者:王妍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