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是幼儿们实践、探索的好活动。好奇和探究类的种植活动强调真实和体验,它为幼儿们展现了大自然的本色,激发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因此在快乐种植园地中组织幼儿开展种植萝卜的活动,让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幼儿的教育资源,开阔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萝卜”教育的起源
围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坚持绿色办园理念,我们制定了《白胖子遇见红胖子》特色主题活动,在户外种植活动中,幼儿认识了白萝卜的营养价值,通过分组选种和户外实践亲自把心爱的白萝卜、红萝卜种子种进土里,随之种下的还有每一位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他们都期盼着大萝卜宝宝能在自己的精心护理下茁壮成长。通过多途径、多层次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和谐的育人环境。
随着季节的变化,萝卜要如何过冬呢?以此为教育契机,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传递保护萝卜宝宝正确过冬的方式。在护理和观察的过程中,也通过比比谁长得高、互助护理等活动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同时,我们将种植活动与五大领域相结合、渗透,衍生出社会领域《小手本领大》、语言领域《萝卜的生长预报》等丰富多样的课程,让幼儿在说一说、玩一玩、做一做的实践中感受萝卜的神奇魅力。
为了渗透家园共育的理念,我们将前期的户外种植活动照片或视频及时反馈给家长,并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学期末发布了亲子小任务《美味萝卜大变身》,请幼儿与家长在家动手制作美味的泡萝卜,并将过程性图片、视频分享至群里,为全班家长及幼儿带来了欢乐和喜悦。
二、“萝卜”教育的困惑与发现
经过一学期的户外种植活动,我们除了陪伴红、白萝卜宝宝健康长大,同时也关注到种植园里不仅有植物,还有与其共生的蚯蚓、蝴蝶、蜗牛之类的小动物,以及土壤、石块、水之类的环境物质,更蕴含着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种植园的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可以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快乐。
在紧锣密鼓地种植活动之后,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如何能够让种植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幼儿的体验感更加真切、让家长的参与度更高?对此,我们作出了以下思考:
(一)组织丰富多样的记录形式
制作观察记录集,将幼儿的每一次记录装订成册,以供幼儿随时翻阅和交流,也为下一次的观察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要考虑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中班幼儿的记录水平和能力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成人的指导,在此可以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家园共育,将每一次观察、记录呈现为亲子、师幼的记录轨迹,同时也让亲子关系融入课程之中。
(二)整合家长资源,组成户外种植家长小组
提前了解并收集与种植相关的家长资源表,根据课程安排提前规划幼儿、家长以及种植专家等多方面因素的参与,后疫情时代可充分发挥电教媒体手段,利用线上分享、直播等多样形式组织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作为线上家长志愿者、家长助教体验萝卜教育的魅力,让活的种植对象在活的劳动者面前焕发徐徐生机。
(三)创新户外种植活动成果墙面
在特色主题课程墙面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拓创新,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解读墙面,在与计划紧密结合的同时关注墙面的童趣审美和灵动体验,让幼儿与墙面近距离的对话、与每一次活动近距离的对话。
(四)提高自我观察水平,充分解读幼儿行为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教师引导的前提是充分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因材施教,对此就离不开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基本功的培养,撰写一篇细致、清晰的观察记录是教师行为的自我反思,更是推进班本课程的重要助推力。
三、萝卜与幼儿们的故事
(一)走咯,去看萝卜
一阵阵秋风送来的滴滴细雨,天气渐渐地转凉了。十一小长假归来后,幼儿们之间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假期在家的各种趣事:
“我去了老家,跟爸爸妈妈一起,那里有很多树!”
“我去的公园好神奇呀!好多好多可以坐着飞起来的东西!”
“我去了海边,很早和小弟弟一起去的……”
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着,这时东东冒出来一个疑问的声音:“这么长时间,萝卜怎么样了?”萝卜?几个幼儿疑惑地望向东东。“对!我们种了萝卜!”小柚子举起食指坚定地说。顿时,幼儿们的话题从旅游变成了萝卜:
“我种了白萝卜。”
“我种得红地。”
“好像是……我也不记得了。”
看到幼儿们对“萝卜”尤为关心,聊得热火朝天,我没有打断他们,而是拿出小本子默默记下了幼儿们的童言童语和一些小问题。
“走咯!去看萝卜咯!”
利用下午的种植园活动时间,幼儿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带上小喷瓶来到了萝卜宝宝的身边。十一之前我们每个幼儿都种下了自己的萝卜宝宝,可是当幼儿们满心欢喜地带着喷瓶来到五班菜地时——竟然一片荒芜,什么都没有!几个走在前面的幼儿们瞪大了眼睛、停下了脚步,望着菜地里的土一句话也没有,后面的幼儿也相继停了下来。
“怎么没有长出来?”轩轩最先发问了,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其他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明明都种下去了,也浇了水,怎么就是没发芽呢?我提示幼儿们蹲下来自己观察。
“这里有小叶子!”小宇突然大喊一声,我们的目光被吸引过去,原来在泥土上躺着一颗小芽,只是小芽的根部已经露出来——没有埋在土里了。“这里有!这里也有...”接着,我们又发现了两颗小芽,都是离开了土壤——像泄了气的皮球,没精神地躺着。
于是,我请幼儿们回想一下放假期间的天气,猜猜看是什么原因?在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了,原来是因为假期一直下雨,萝卜种子喝了太多的水,撑死了,有些萝卜种子好不容易长出了苗苗,却因为没有“打伞”,都被冲了出来离开了自己的家。
“唉,好可怜的萝卜宝宝!”
“我们还可以种吗?”
“当然了!”
在幼儿们的提议下,我们选择了一个下过雨后的好天气重新把萝卜宝宝种了下去,经过之前的经验,幼儿们在浇水时也格外小心,再也不像刚开始那样觉得水好玩一直对着种子宝宝喷了!
(二)不开心的萝卜小实验
东东来到种植实验“萝卜去污记”区域。东东认真地用滴管把碘酒一一滴到两个装有水的容器中,然后用小抹布把滴管上残留的碘酒擦拭干净,紧接着将萝卜丁倒入其中一个容器中,不停搅拌,一边搅拌一边低头观察水的颜色。终于一边的水颜色慢慢变透明了,东东满意地拍拍手,拿起笔准备开始记录。
可是当东东拿起记录表时,却一下子急了起来:“这个表……脏了,不能写了,不能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前一位记录的幼儿在写的时候不小心把笔墨渗到新表上了,我向东东解释了原因,可东东还是不能接受,坚持说这张表不能记录了,“我今天不记录了,萝卜的实验白做了,下次又要重新做了!”说着,东东不高兴地把表放回了原处。
(三)我是管理员
豪豪推着小椅子一路小跑到种植区,继续当起了“种植管理员”。他先是挑了一个蓝色的小喷瓶,轻轻地给每一盆植物都浇了水,当浇到“自助喝水器”盛放的发财树时,豪豪停下来说道:“这个不需要浇水,他自己会喝水。”随即又拿起小剪刀剪起了枯黄的枝叶。
这时小悦也来到种植区,在观察了“萝卜秋千”的生长情况后便开始记录,可是在天气记录上犯了难,左看右看不知道怎么记录。这时的豪豪也来到了记录区,看到小悦已经在记录纸上留下了笔迹,东东一下子抢过笔,揉着眼睛哭着说:“我是管理员,应该我来记录,我来记录的!”
四、“萝卜”教育的启示
结合上述三个游戏片段及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总结出以下具体指导策略:
(一)平行游戏,积极支持
教师运用支架策略,作为游戏者加入其中,例如在有印记的记录表上进行记录,与幼儿分享记录结果,引导幼儿接受“少量的印记不影响记录”的道理,从而帮助幼儿学会灵活应对问题。
(二)培养记录习惯,提升游戏水平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何避免新的记录表被弄“脏”?引导幼儿在记录时学会使用辅助工具如垫板等,保持记录表的干净整洁,提升游戏能力和水平。
(三)明晰职责,学会分享
区域游戏分享环节与幼儿共同讨论管理员的职责,告知幼儿小管理员并不是包办代替,而是为大家提供合适的帮助,从而侧面引导东东学会把记录的机会适时地“让”给同伴。
(四)家园共育,共促成长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与家长沟通幼儿的情绪表现,在家请家长用更加平和、温和的情绪与东东沟通和交流,引导东东模仿遇事不急躁的处理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
五、结束语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国内有专家呼吁:“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十三五’教育规划要求,进一步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共同作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的战略主题,并尽快融入教育的全过程。”“萝卜”教育,折射出的正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幼儿生活有机结合,通过种植萝卜培育幼儿养成爱护生态资源的生态观,意识到个体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从而学会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萝卜教育,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文明有礼的品格。敬畏生命、互相谦让、坚持不懈、认真执着……一系列的生态意识渗透于教育之中,也映射在每一个幼儿的生态行为当中。幼儿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自然的思考、每一次浇水、记录,都是对生态的感恩。通过亲历生命成长的全过程,感悟生命的可贵,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发展爱好,提高能力。关注幼儿品格的培养,也成了生态文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四美塘幼儿园
作者:贺陈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