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幼小衔接不仅是两个学段的自然过渡,更是尊重幼儿年龄特征,促进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指出:“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家园礼仪教育对幼小科学衔接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礼仪教育,对幼儿进入小学后快速融入集体、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从而稳步过渡衔接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理清概念,理解重要意义
1.什么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礼仪教育
所谓家园礼仪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开展的幼儿礼仪教育,包含幼儿阶段需遵守的一些简单的礼仪行为规范。而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礼仪教育,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手段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开展的幼儿礼仪教育,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协助教师和家长更为便利地进行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
2.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礼仪教育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礼仪教育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在于能依托网络新媒体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合力,以科学的幼儿观、衔接观为指导,采用游戏化的互动式教育使幼儿在自然情境中习得尊敬师长、同伴交往、专注学习、收纳整理等礼仪行为规范,从而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挖掘资源,挖通衔接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挖掘资源及多种路径进行家园礼仪教育,使幼小衔接工作得以深入开展。
1.明目标,筛选网络资源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纷繁复杂,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明确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从网络上筛选我们需要的资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收集关于家园礼仪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要从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思考,以促进幼小科学衔接为目标,筛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教育价值、富有童趣和互动性,且幼儿喜欢、家长接受的网络资源。
2.巧分工,深挖教师资源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收集到的网络资源要进行有机整合与深度加工,这就需要根据教师特长与兴趣进行合理分工与安排。如有的教师文笔好就负责编写文案;有的教师使用软件熟练就负责视频剪辑、美篇制作等;有的教师声音好听、会表演,就负责录视频、配音等。
3.重反馈,发掘家长资源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军,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将制作好的关于家园礼仪教育的视频或美篇定期推送到班级微信、QQ群或钉钉家长群,使其方便阅览,便于更好地在家带幼儿开展互动式亲子礼仪教育。同时鼓励家长将亲子互动过程及幼儿良好礼仪行为拍摄下来,或者用文字方式在班级群进行反馈,使教师也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家园合力教育,从而推动幼小科学衔接。
4.优互动,拓展社区资源
除了教师和家长,幼儿生活周边的社区环境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幼儿园可与社区教育学院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社区大讲堂”,将家园礼仪教育向社区进行推广宣传,并向下辐射至3岁以下幼儿,是幼小衔接从3年衔接延伸至6年衔接,意义深远。
三、明晰策略,明确促进作用
1.勤问候,尊师长——“尊师礼仪”促进师幼和谐关系
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美德,而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对培养幼儿从小懂得尊敬师长、文明守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便利的优势。“礼于行,敬于心”,良好的尊师礼仪,会使师幼关系更和谐、更亲密。长此以往,幼儿在步入小学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对教师产生尊敬、亲近的感觉,对幼儿在小学健康快乐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尊师礼仪中的问候礼时,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真人情景相结合,在幼儿入园和离园环节,培养幼儿与教师主动问好、说再见,声音自然,态度亲切,遇见不认识的教师也可以主动微笑打招呼“教师好”,以示尊敬。同时,创编《尊师礼仪儿歌》——“讲文明,知礼仪,尊师长,懂礼貌。遇教师,先微笑,招招手,问声好。尊师礼仪记心间,开开心心上学校”,并配合动作录制小视频,用软件进行剪辑,在班级群向家长推送,家园配合教育,使幼儿从小对教师有崇敬感,用外部礼仪行为表达内心尊师重道的美德。
2.勤互动,乐交往——“交往礼仪”促进自然融入集体
如何帮助幼儿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并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一直是幼小衔接的关注点。只有增强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力,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才能使其自然过渡,快速融入,而交往礼仪就是这块促进幼儿自然融入小学生活的“敲门砖”。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和家长就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礼仪。例如,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互动、与教师互动、与材料互动,在此过程中幼儿交往能力势必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在游戏前鼓励幼儿结伴制定游戏计划,游戏后分享游戏故事,这就需要幼儿主动寻找同伴——相互商量——画出游戏计划/故事——介绍分享游戏计划/故事,包括游戏过程中幼儿想加入同伴的游戏、遇到矛盾时协商解决等,都是考验、学习幼儿交往礼仪的好时机。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一体机上的投屏或视频展台功能,则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与同伴主动交流、展示、补充、提问、分享等。同时,在家中家长也鼓励幼儿经常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用于日常交往,巩固幼儿形成良好的交往礼仪。
3.勤思考、爱学习——“学习礼仪”促进学习品质培养
幼儿的学习品质对终身发展,尤其对幼小科学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正是处于好奇心重、喜欢问为什么、想象力丰富的时期,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在一日生活,特别是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礼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品质的形成。例如,在班级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或者在家中进行亲子小实验时,有些科学原理的演示需要较长周期或有一定操作危险,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与新媒体技术,通过微视频或者一些专业小程序进行了解和体验。在科学模拟实验室中学习电路原理;在跳舞毯上进行音乐舞蹈PK;在3D打印时探索科学技术的奥秘……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规范操作、主动思考、乐于提问等积极的学习礼仪,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进入小学后能很好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与要求。
4.勤劳动,会整理——“整理礼仪”促进任务意识提升
劳动教育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方面。小学很注重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每天有值日生、劳动委员等组织学生轮流完成班级卫生消毒、清洁整理工作,还要求学生自己记作业、整理书包桌椅等,因此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在班级区域创设“自我服务区”,提供生活学习用品(书包、毛巾、衣物、文具用品等);游戏结束后限时将玩具材料整理归位;利用希沃软件制作微课或课件,完成整理分类小游戏等,多种方式供幼儿巩固提升劳动意识与收拾整理能力。同时发挥家园共育作用,鼓励设定“家庭劳动日”,在钉钉群进行“家庭劳动打卡挑战”,并分享亲子劳动视频照片等,促进幼儿劳动整理礼仪的养成,使幼儿进入小学后形成较好的任务意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礼仪教育,对促进幼小科学衔接、推动幼儿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家园共育、行动起来,必会使幼儿受益终身。
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幼儿园
作者: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