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幼儿在园在家劳动行为差异分析及家长指导建议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新时代的中国,美好生活需要靠劳动创造。“不劳动,儿童的活力就会走向衰竭。”劳动是儿童的本能活动,劳动使儿童成长。但“孩子喜欢在幼儿园劳动,却不愿意在家劳动”的现象令许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下面笔者通过对比幼儿在园在家劳动行为的差异,希冀能一探其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据此提一点加强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指导的建议。

 

一、幼儿在园在家劳动行为差异对比分析

(一)幼儿在园在家劳动主动性的差异

幼儿对劳动的态度取决于对劳动内容是否感兴趣、劳动是否能胜任等多种因素。幼儿在园在家劳动主动性的差异源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成人对幼儿的指导行为,对劳动教育的不同理解也会导致成人指导行为的差异。

幼儿园教师接受过专业学习与技能培训,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重视对幼儿劳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重视劳动的育人价值;能够根据幼儿实际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劳动活动,并善于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能坚持让幼儿自主劳动,重视幼儿的体验过程,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2],由此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作为孩子的教养者,有些家长对劳动教育的价值理解存在偏差,过分强调孩子劳动知识技能的积累,忽视劳动对孩子意志品格的培养作用;易出现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的状况,以至于剥夺了孩子自主劳动的机会,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未能为孩子创造持续、稳定的劳动教育的环境,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劳动育人的价值。

(二)幼儿在园在家劳动获得感的差异

幼儿在家在园劳动获得感的差异源于教育目标上的差异。目标是预期想要达到的标准,目标不一样,实现目标的手段、途径也会不一样。

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以自我服务劳动、集体服务劳动等为内容,教会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鼓励幼儿不断创造出物质与精神财富。评价幼儿劳动结果时,幼儿园教师会从积极的方面对幼儿进行鼓励。

家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目标仅仅是完成劳动本身,没有有意识地通过劳动对孩子进行独立性、集体意识等能力与意志品格的培养。家长多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孩子完成劳动任务。在评价孩子的劳动成果时,家长的评价相对消极,而且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未能为孩子提供有用的帮助,而是着急上火横加指责,错过了帮助孩子成长的劳动教育契机,使得劳动成为了孩子迫于家长威严必须完成的任务,因而无法认识到劳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难以自发、自主地参与劳动。

(三)幼儿在园在家劳动使用工具的差异

幼儿在园在家劳动使用工具的差异源于教育实施方法的差异。教育具有其客观规律,正确的实施运用恰当的教育实施方法有利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适宜的劳动工具能提升劳动效率,优化劳动感受。幼儿园是专门为幼儿提供服务的机构,幼儿园设施设备的设计都是符合幼儿人体工程学特点的,适宜幼儿使用,也让幼儿乐于使用。同时,在“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幼儿园教师知道要尊重幼儿,能因材施教,也努力为幼儿创造有准备且能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劳动环境。

相对来说,家庭的劳动工具大都是为成年人准备的,很多电器、设备等工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出于安全考虑,家长就会对孩子的家庭劳动有诸多限制,进而会减少幼儿的劳动机会。同时,因缺乏对幼儿成长规律的了解和科学教育方法的指导,家长大多都会忽视劳动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未能在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营造适宜的家庭劳动环境,影响了家庭劳动教育的效果;另外,因为没有提供符合孩子使用的劳动工具,出现问题时,家长多以简单粗暴的垂直指导方法介入,极大影响孩子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自然难以达成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二、加强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指导的建议

(一)家长应转变劳动教育观念,重视劳动育人的价值

家庭劳动教育不单是知识经验的积累,更多的是在劳动活动中促进孩子与家长情感精神的成长,这种精神将驱动人更好地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因此,家长应转变观念,重视劳动的育人价值。

果果今年4岁,这天她主动拿起扫把学着爷爷的模样在家扫地。扫把和果果一般高,虽然拿起来有些吃力,但她对此满不在乎,认真地来回挥动着扫把。爷爷望着刚刚扫好的灰尘又漫天飞舞时,火气蹭蹭往上涨。“哎,果果,你看看你,净给爷爷添乱。”说时迟,那时快,一把将果果手中的扫把夺下。果果望着空空的双手,呆呆地望着爷爷,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爷爷望着果果扑闪的眼睛,渐渐开始后悔自己冲动的举动,只见他弯下腰,对果果轻声道;“宝宝,你刚刚把爷爷扫好的地又弄脏了,爷爷教你扫好不好?”一边说一边将扫把放还到果果的手中,你看这样有方向地将它们扫到一堆,就不会乱了。你再来试试好不好?”果果默默地点了点头,试探着开始再次学着爷爷的动作扫地时不时望向爷爷,想要观察爷爷的表情,见爷爷是微笑着的,果果逐渐再次投入到了扫地中。这期间虽然果果仍然不能达到爷爷的要求,地面灰尘依旧扫散了,但是果果爷爷却一直面带微笑并不断夸奖果果越做越好!果果开心地笑了,躲到爷爷怀里,撒娇地说:“爷爷,果果会扫地了,下次果果还要扫地。”

家长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使得孩子劳动技能经验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劳动背后蕴含的情感态度。

(二)家长应明确幼儿劳动的目的,做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

家长要明确,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劳动,也不是一项惩罚孩子的工具,家长要让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坚持、学会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而对于善于模仿学习的孩子来说,家长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更为有效

豆豆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对豆豆爸说:“豆豆爸,你帮忙把花浇一下。”“豆豆妈,我现在有事,等会儿再去浇花。”于是豆豆妈又对豆豆说:“豆豆,帮忙浇一下花好吗?”豆豆一边看了一眼沙发上正在玩手机的爸爸,一边说:“妈妈,我正在玩玩具,没有时间浇花。”

豆豆妈见状,沉默了。豆豆爸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起身说:“豆豆妈,我现在就浇水。”只见豆豆爸拿着喷雾壶开始浇花,这时豆豆看见爸爸去浇花了,自己也小跑上前看爸爸浇花,不一会儿便说:“爸爸,爸爸,让我试试,我也想浇花!”“好的,好的,别急,豆豆你来试试吧!”

一个人的劳动是孤单的,一群人的劳动是有力量的。凡有两三个人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劳动,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情感的联结。

家长应重视程序性的正确示范,帮助孩子梳理劳动步骤,减少畏难情绪,增强其劳动能力。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参与不仅会激励孩子,还会让孩子收获劳动的快乐、幸福,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与弥足珍贵。

(三)家长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劳动教育契机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常常会有“十万个为什么?”在幼儿等待家长解惑之时,家长应针对幼儿的兴趣,抓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生活契机,引导幼儿参与其感兴趣的劳动。

“妈妈,我觉得拿拖把拖地太累了。”依依对妈妈说。“那你休息一下,妈妈来拖地。”依依妈回答道。“不,妈妈。我想自己拖地。”依依果断地拒绝了妈妈的建议。依依妈见状便说:“那你想想有没有东西可以替代拖把呢?”依依想了想,转身拿了一块抹布开始擦地。过了一会儿,依依又跑来对妈妈说:“妈妈,我还想要一块抹布可以吗?”依依妈妈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爽快给依依又递了一块抹布。依依开心极了,一手一块抹布擦起地来。过了一会儿,依依妈见依依虽然累了却没有要停的意思,于是对依依说:“依依,你想想上次九九弟弟在家打滚,李阿姨笑他在帮他拖地。你觉得擦地除了用手还可以用什么呢?”依依想了一会儿,突然兴奋地大声说:“妈妈,我觉得可以把抹布绑在鞋底,这样我边走路就可以边擦地啦!”依依一边说,一边就开始将抹布绑在鞋上,像滑冰一样,快乐极了。

兴趣能够不断激发幼儿观察、思考、创造的能力。在劳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不断思考、改变创造世界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路上,永无止境。兴趣是幼儿在劳动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不竭动力。

(四)家长应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指导能力

1.家长通过书籍、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深入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

深入了解幼儿是家长提升劳动教育指导能力的前提。信息时代让人们获取信息更加直接、方便。家长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公众号微阅读等方式增长育儿的专业知识,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因地适宜、因材施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2.家长应积极参与家园共育工作,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咨询专业化的指导建议

在进行家庭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一方面对于琐碎的教育负担觉得责任重大,不仅仅尚未准备好自己,也没有获得参考或协助的概念。”因此,家长要学会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向教师了解幼儿在园的成长情况,反馈幼儿的在家情况,同时,针对家庭劳动教育,向教师咨询相关指导意见,形成家园共育的统一体。

3.家长应分享交流自己的困惑,借鉴其他群体的参照标准

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社会化中群体的一员,自媒体时代,人们沟通、交流越来越方便。一个人的坚持很难,一群人的坚持会变得有意义。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会具有反复性,需要家长幼儿与家长的共同坚持。劳动作为人的本能活动,具有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家长、孩子可通过互联平台分享了解其他群体的劳动动态,在同伴的赞赏认同中获得爱与集体归属感,感受尊重与被需要的自豪感,由此激发幼儿自发的、来自本能的劳动意愿。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依据社会同伴认可的价值观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4.家长应积极参加亲子劳动活动,促进劳动情感的联结

亲子间的劳动活动有利于调动家长与孩子参与劳动的兴趣与热情。家长要乐于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劳动活动,或自我组织家庭亲子劳动,这样既可以避免家长包办代替亦或是由孩子一个人唱独角戏,又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信合作,增强双方的参与感,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家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时的使命感、幸福感,是劳动育人价值的体现。

幼儿阶段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劳动教育中。家长的科学指导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引起家长重视。

 

单    位: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黄冈科技职业学校

作    者:乐晓岚 谭志娇

文章来源:《成才》2021年第8期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