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之中,幼儿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幼儿期是幼儿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这段时期幼儿各方面发展好,对幼儿一生都有益处。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常规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班级约定。用音乐暗示幼儿遵守常规要求,不但解放了教师,更让幼儿们在不同音乐的作用下,理解与体会各种常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律水平。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利用音乐,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音乐适宜性,规范幼儿的一日生活
小班幼儿处于刚入园阶段,对规则意识较含糊,没有概念,需要教师做到有效引导和常态化教育。幼儿对音乐天生就很感兴趣,我们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习惯、理解力为出发点,根据不同音乐的性质、特点、一日生活常规的不同内容,安排及要求与幼儿共同选择适宜的歌曲,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晨间来园时,教师可以选择较清新、明朗的《爱上幼儿园》《宝贝宝贝》等,营造舒适和谐的氛围,使幼儿入园后感受到开心、愉悦;盥洗活动时,选择较舒缓的《小白船》《小鸟的舞》,给幼儿营造既要遵守活动秩序又要动作迅速的氛围;要集合时,教师可以选择节奏较强,音乐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小松树》等,用特定的音乐对幼儿进行集合、收拾玩具等行为能力培养;午睡时,轻柔的《摇篮曲》有助于提醒幼儿快快进入卧室,脱衣服,赶紧上床入睡。幼儿听到各种不同节奏、不同性质的音乐,在长久的音乐熏陶中,形成自然而然的常规行为。
二、利用音乐教育功能,树立幼儿的世界观
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有极强的教育功能,能引导人们积极向善。我们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意志努力的现代化新儿童,能遇事不冲动,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而音乐中有的地方休止符,有的有七分音符,有的地方需要高昂的情绪,有的地方声音需要延长。依靠各式各样的音符,使其变得优美,富有感染力。幼儿根据音乐的曲调,完成合唱,能使幼儿在歌唱中体验音乐的旋律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比如《一分钱》这首歌没有刻板的说教,只有娓娓的叙说。收拾玩具时进行,暗示幼儿们要将玩具送到原来的地方,提醒幼儿不私藏玩具,看到有掉落的零星玩具要捡起来及时送给教师,音乐教育中寓教于乐的作用就在于此。
三、发挥音乐游戏作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幼儿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幼儿主要通过感知,依托表象来熟悉事物,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熟悉进程,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具有无意识性,因此,幼儿规则培养要注重渐进性。
第一阶段要做到音乐、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相结合。《找朋友》是幼儿和家长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大部分幼儿都会唱,对于歌词内容也是简单好记,幼儿在和教师一起演唱时能熟练地边唱边做动作,用红色和蓝色的手圈戴在幼儿们的手臂上,用手圈来找朋友,比如红圈找红圈,或者红圈找蓝圈等方式。幼儿借助手圈,在教师的动作暗示下,分散了“挑朋友”的注意力,几次练习后,他们结对找朋友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二阶段要注重口头语言的及时有效,逐步放手。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反复性,虽然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行为要求但依然会出现时而遵守、时而不遵守的现象,因此,除了用音乐、肢体语言来指导其行为规范外,还需要用口头语言做相应的暗示,以提示、催促幼儿。
第三阶段要帮助幼儿形成动力定型。根据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长时间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出现同一刺激,就会产生牢固的稳定的“习惯性”,即动力定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在不断地反复强化进程中,音乐刺激愈来愈起主导作用,肢体语言、口头语言基本乃至完全消失,音乐成了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中的主要因素,在生活的各个环节,只要有相应的音乐响声,幼儿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教育中,我们要留意排除一切因素的干扰,避免不良因素,让小班幼儿在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则意识,以至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很快的传递给幼儿正确的信息,让幼儿很快理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感受一日生活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用音乐信号取代教师的口头命令独具匠心,不仅使幼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更让幼儿感受到平等、满足和尊重,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而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汉二桥幼儿园
作者: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