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幼小衔接中,往往过分侧重幼儿对小学知识的掌握,而小看了更重要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的衔接。同时大多幼儿园对于幼小衔接的时间规划也不合理,有的直到大班下学期才会采取相应措施。部分家长和教师主张“功利教育”,在这一阶段为幼儿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然而双减政策的颁布使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为功利教育踩下了刹车。幼小衔接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问题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1.家长层面
近年来,家长在幼儿上学问题上的焦虑日渐增加,教育领域的内卷问题日益严重。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的转折阶段,更是成了家长们的“心头大患”。在任何情况下,幼儿都不应该在起跑线上输掉比赛,这一理念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舞蹈、乐器、书法等各式兴趣班让人眼花缭乱。拼音、读写、计算等知识技能更是恨不得小班就让幼儿牢记于心。
这种状况不但增加了幼儿们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教育领域不断出现的恶性竞争。为幼儿园“小学化”的小火苗更是填了一把柴火。虽然双减政策极大的限制了对于幼儿的线上、线下学科类的各种培训。本意在于减轻幼儿压力,缓解家长焦虑,减少教育行业的恶性竞争。但是焦虑问题并未因为“双减政策”的出台得到根本解决。相关研究表明,71.6%的家长仍然选择为幼儿报相关兴趣班, 49.0%的家长为幼儿报相关兴趣班的目的是让幼儿为升小学做好准备。并且“多数家长都认为越早学习小学内容越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这一现象并没有消除,教育内卷在双减政策的颁布下仍暗流涌动。
通过深入到幼儿园中的观察及与幼儿教师、家长的交谈中,得出很多家长虽然能明确的意识到幼小衔接对幼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家长的工作、学习等活动很多时刻并不能参与到家园合作的幼小衔接当中。同时,当幼儿在家时家长并没有对幼儿采取能帮助幼儿顺利进行幼小衔接的措施,认为帮助幼儿顺利的进行幼小衔接只单单是幼儿园的责任与工作。
2.幼儿园层面
尽管近些年来幼小衔接中的“去小学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小学化的倾向在幼儿园中依旧如故,幼儿的身心压力也依然较大。部分幼儿园尤其是以私立幼儿园为主仍侧重于对幼儿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而轻视对幼儿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而通过与私立幼儿园大班教师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她所任教的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学习计划为:上午用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下午进行五大领域的学习。严重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其成长埋下隐患。
青年教师对于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认识较为深刻,在与人交流中能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但是回归到幼小衔接工作上,我们可以发现并没有很好的落实。经过研究,首先因为青年教师普遍教育经验较少,不知道如何将自己头脑中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日常工作进行融合。同时幼儿教师工作量较大,工作较为冗杂,青年教师无法高效的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在工作时间内做出更好的教育成果。
3.小学层面
近些年来,幼儿园为了帮助幼儿顺利、科学的幼小衔接纷纷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幼小衔接是衔接的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目前教育中基本是从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着重帮助幼儿进行幼小衔接。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确实有许多不足,但是小学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问题的改进及建议
1.家长层面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对幼儿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幼儿园和家庭的影响较社区来说占比更重。幼儿园实现帮助幼儿顺利的进行幼小衔接,就要深入到幼儿的家庭中去,积极与其家长沟通。需要理解在双减大背景之下,家长的想法与观念,帮助家长缓解其教育焦虑。
家长的教育焦虑往往会促进“功利教育”的产生,幼儿阶段的“功利教育”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幼儿不仅不会快乐的学习还会使学习效率事倍功半。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将“小学化”带到幼儿园中。家长们费心、费力又费钱,却是吃力不讨好。
幼儿园具有更加专业且科学的知识储备,要正确的对家长的错误观念进行引导,不能高高在上的批评家长,加剧家长们的焦虑之情。通过与家长们的沟通,发现虽然双减政策的本意中包括缓解家长焦虑这一目的。但是家长的焦虑并没有没有随着政策的颁布而削减。改变家长的观念比教师一味地说教来的更加直观有效。要让家长明确幼小衔接的实施并不需要“小学化”的参与,“小学化”在给幼儿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并取得不了什么实质且长远的成绩。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讲座、谈话等,使家长明确“小学化”给幼儿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以及“小学化”幼小衔接给幼儿带来的成绩具有阶段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总体来说弊大于利。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进行概念的更新,需要有更多真实的案例,用事实说话证明科学进行幼小衔接的优势。
2.幼儿园层面
幼儿在幼儿园这一阶段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无法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过早的学习与幼儿年龄特点不相符的知识,幼儿无法理解但是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下会死记硬背将知识记下,给幼儿带来学习很难,学习就是为了死记硬背将知识记住等不良的反馈。更严重则会导致幼儿产生厌学的的想法。 同时由于幼儿对教授的知识既听不明白又不感兴趣,加之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注意力较容易分散,会导致幼儿在学习时走神,胡思乱想。使得幼儿还未入学就养成了上课走神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幼儿园应积极组织开展教师的科研工作,革新教育课程,通过科学的实施幼小衔接来达到去小学化的目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本园课程中体现双减的魅力,减轻幼儿压力帮助幼儿科学的顺利的进行衔接。
3.小学层面
既然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单纯幼儿园努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小学阶段也应当相应做出调整。《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小学方面的教育教学方式也要适当改变配合,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采用幼儿园教育中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等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其对学习的探究欲望,在学习中能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关于小学教学方式幼儿园化的一次重要宣告,对于小学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帮助幼儿顺利进行幼小衔接这一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虽然政策中提到小学的教育方式要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相融合。但并不是要小学一味采用幼儿园的方式,失去小学本身的特色。而是充足考虑幼儿现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把衔接的重点放在低年级上。
总体来看,“双减”政策的出台,应是一场系统性改革的起点。家长的思想对幼小衔接的实施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较家长来说对于理论知识和政策的研究则更为专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家园合作,双方及时沟通,共同进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分析明确当前政策,跟着政策走,携手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一复杂时期。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幼儿园(南湖)
作者:郑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