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陈鹤琴先生所说:“幼儿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游戏。”还是《3-6岁儿童发展指南》所提及:“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其均指出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应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由幼儿天性和游戏心理所决定的。自主游戏区别于传统游戏,其充分把游戏的权利给幼儿,让幼儿在一定的环境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自主展开、自主交流。这一过程使幼儿兴趣需求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动作发展、语言表达、创造思维、社会交往、艺术审美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自主游戏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干预游戏”的行为,以恰当的方式满足幼儿的需求,使幼儿的游戏经验得以丰富。
一、真隐退才能实现真唤醒
在游戏中教师常有诸多忧虑之处:担心游戏失败、担心出现争执、担心安全隐患、担心偏离游戏目标等,于是会出现干涉幼儿的自主游戏的行为,让幼儿按照教师预设的步骤进行。这样的行为不仅剥夺幼儿体验游戏过程的机会,忽略幼儿自身发展的潜力,更无法唤醒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真隐退”。如在户外自选游戏,幼儿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大竹梯,在碰到竹梯即将倾倒时,幼儿自然而然协商“小心,不要撞到了”“往这边走”“注意角度”。他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的安全合作完成搬运过程。幼儿还会组合其他底结构材料(轮胎、泡沫板、刺猬球)搭成滑滑梯、跳水台、跷跷板等,开展有趣的游戏形式。这一过程看似摆法毫无章法,实则富有幼儿的想象、也更容易吸引同伴共同游戏。如果教师因为安全隐患强行干涉,让幼儿跟着教师走,也就看不到幼儿游戏的下一步,所以真隐退才能实现真唤醒。
二、真欣赏才能形成真理解
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独特解决问题的智慧,教师需欣赏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些看似幼稚,其实是基于他们对已有经验的认知创设的他们觉得完美的游戏。教师不应带有成人的评判眼光看待幼儿的游戏,而应该尽可能让幼儿展现自我。如小班幼儿在表演区中会喜欢摆弄头饰,在刚开始游戏时会以嬉戏、探索材料为主,幼儿在进入角色时会较慢,需经过反复的讨论、多次的合作,才会将游戏逐步推进。教师要欣赏、理解幼儿这种游戏的行为,而不要因为看不见游戏的“果”就立即干涉。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空间、游戏材料和经验,才能使游戏不断的层层递进。读懂幼儿游戏行为背后产生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才能理解幼儿游戏出现的种种行为。所以只有真欣赏才能形成真理解
三、真观察才能助推真支持
在自主游戏中经常倡议放手游戏,但是放手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全程以观察者的身份持续陪伴幼儿游戏。当幼儿碰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材料、抛出问题、角色介入、讨论分享等方式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游戏的持续发展,从而做到助推游戏的“真支持”。如:在表演游戏中,我常常在一旁默默观察,发现幼儿表演时会有需求的道具,可我也一时也无法提供。于是我将传统的书本计划更改为墙面的互动,更好地记录、梳理、讨论游戏的进程,并逐渐与游戏建立联系。表演计划墙不仅扩宽了师幼互动的新渠道,也为后续幼儿游戏需要的材料提供支持。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会反复讨论制定游戏计划,经过多次的剧本讨论、角色之间的互动、服装的设置、幼儿之间问题解决,从而推动幼儿的表演游戏发展。所以教师要真正的做到真观察才能助推支持游戏的发展。
四、真追随才能实现真发展
幼儿游戏中成人的行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追随幼儿、反思自己是便最为重要的部分。“我看到——我明白——我思考”的实践反思,能让教师面对幼儿游戏状态“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时,能追随到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行为和游戏情境机智、灵活地作出回应。教师的介入和指导不能是外来的“强加”“控制”和“更改”,应始终追随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意愿,始终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推进自己的游戏。如:在“我的家乡”主题活动中,幼儿们对家门口未建成的9号线展开了小讨论,随后在建构区中展开对地铁搭建的强烈探索欲望。通过小组的讨论发现问题、资料的查找寻找身边的地铁构造、分组合作同伴一起不断探索尝试,自主讨论搭建计划,并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自己的计划。幼儿会一边构建一边创生新的知识点,教师应追随幼儿的游戏,以教师适当地介人和指导支持和引导幼儿明晰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行为和操作过程,帮助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遇到的难题,这是游戏中教师需要时刻警醒的,也是保证幼儿“真”游戏的关键。
自主游戏带给幼儿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整个过程是自发、自主探索的,游戏中体现了幼儿好学、好问、好探索、喜欢挑战的年龄特点,表现了专注、合作、优秀的学习品质。教师要适度“示弱”给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推进了游戏的深入开展,保护他们的“真”游戏。
还幼儿一片“真”,也保留我们一份“真”!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机关幼儿园
作 者:郭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