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我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们按照“我的计划”——“自主游戏”——“交流、小结”的三段式结构开展区域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制定游戏计划、观察与记录(拍照、录像)游戏过程、支持推进游戏进程,让幼儿在真正的自发、自主、自动游戏中,获取能力。本文借助区域游戏“我的厨房我做主”,试探讨如何开展真游戏,让幼儿感受真乐趣。
一、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启幼儿探索之旅
进入中班后,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对角色扮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争抢着扮演厨师角色,在看到美味的“食物”时,经常感慨:“这么多好吃的,如果真的可以吃该多好呀”,看着幼儿们游戏体验得不到满足,我想,何不来一场真正实践活动呢?
于是,由区域游戏中的浓厚兴趣,生成的“我是小厨师”的厨房体验室活动开始了。幼儿在期待、预设、体验、验证中自主探究,主导完全属于自己的游戏,“厨房里有什么?”“厨房里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遇到难题怎么办?”在游戏中不断的产生疑问,推动着游戏的发展。
二、由“爱玩”到“慧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一,全新知识经验的建构。在“厨房里做什么?”的环节中,幼儿知道了面条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的,可是彩色的面条又是怎样来的呢?一位幼儿的疑问调动了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大胆推测,丰富了对各种食物的认知,瀞霏说:“加入蔬菜汁就可以了呀,我妈妈做彩色的汤圆就是这样做的”。大家又开始对面条的颜色进行了研究,最后产生了各种颜色的面条。
第二,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整个游戏,幼儿极富耐心,在“遇到难题怎么办?”一环节,幼儿接连遇到混合后的面粉变得黏糊糊的,没有成型、面条粗细长短不一致等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教师和家长进行耐心引导,启发他们注意搓面条的力度和位置。幼儿面对和面的失败,一遍遍的调整、尝试,才能保证面团不黏手;面对搓面条的粗细不一致,断裂的情况,幼儿积极讨论、协商寻找对策,坚持探究。
第三,交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整个游戏中,遇到问题时,大家积极协商,调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分享交流环节,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新经验,各种玩法层出不穷。
三、由把控走向放手,支持幼儿自主选择
既然游戏是属于幼儿的,就要充分让幼儿们体验到“我是游戏的主人”。在以往的游戏中,担心幼儿遇到问题不会解决、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总是急着引领,把控游戏。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更多的是放手、观察。
当幼儿讨论做什么食物的时候,教师仔细聆听,给予每个幼儿讨论的权利。第一组的幼儿说:“我们要做汉堡,汉堡最好吃。”第二组的幼儿说:“我们喜欢吃薯条,我要做薯条。”第三组的幼儿说:“我们要做面条......”通过对厨房已有食材的了解之后,幼儿一致决定:制作面条。
当幼儿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时,教师积极帮助,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你们吃过什么样的面条呢?”“我吃过宽面”“我喜欢热干面”“我吃过一种奇怪的绿色面条”“面粉是白色的,怎么会有绿色的面条呢?”“黄瓜是绿的”“葡萄行吗?”婉琰的问题,把大家引入面条颜色的讨论……我根据幼儿的需求,动态地调整食材,支持幼儿的大胆尝试。
四、由“厨房”走向各区域,助力幼儿深度学习
每天的区域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是幼儿们最喜欢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幼儿经验的获得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主动交流游戏感受、协商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探索下次游戏的方向。关于厨房,幼儿是这样说的:“厨房里有很多的工具,每一种工具的作用不一样。”“厨房里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关于制作面条,幼儿们是这样说的:“把蔬菜榨汁倒在面条里,就能变成彩色的面条。”“面条要一节节的搓才会又长又细。”“和面团不能给太多的水,会很粘。”通过亲身感知,幼儿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由于个体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不同幼儿对活动的体验和收获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将制面条投放在美工区,煮面条的环节在美食区,让“我是小厨师”的游戏在班级的活动区里循环,让幼儿们在“温故”中继续体验这些游戏并有新的思考,新的兴趣点也可能由此产生。
经过这次的厨房游戏体验,我真正地走进了幼儿们的游戏,并理解了什么才是他们喜欢的“真”游戏。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并思考:在今后的自主游戏中应该怎样介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幼儿园
作 者:高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