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在军事游戏中涵养幼儿的英雄气概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游戏是儿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游戏伴随着儿童的成长,是儿童欢乐、自由、权利的象征。有研究认为,幼儿园游戏存在着教师与幼儿之间特定的相互作用,教师负有教育责任,并有责任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来增强儿童的游戏经验,帮助幼儿成为“游戏精通者”。

中班下学期,我们借助“军运会”契机在班级开展相关的主题系列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男孩子自发在班级中玩起了“打仗”的游戏。看着他们专注投入的样子,我有些期待他们会围绕这个主题玩出什么样的游戏,他们又需要怎样的环境来支持游戏的开展。于是,我开启了对班级小男生一段时间的观察,并在观察中给予他们支持与指导,着重培养他们的协同、规则意识和责任、担当、勇敢等品质,期待在军事游戏中涵养幼儿特别是男孩子的“英雄气概”。

一、耐心观察,理解与支持幼儿游戏

【观察案例】“打仗的故事”

观察时间:2019年4月

观察地点:中二班活动室建构游戏区

观察对象:霖霖、豪豪、轩轩、鑫鑫、奇奇、弟弟六位小朋友

观察目的:了解5岁幼儿在游戏中的心理需求,根据男孩子的心里特点,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深化游戏的需要,尝试在军事题材的游戏中涵养他们的英雄气概。

【观察片段1】自由对战

游戏时间到了,幼儿自由进入自己喜爱的区域开始游戏。霖霖、豪豪、轩轩、鑫鑫四个好朋友选择一起去建构区用子弹头玩具进行积塑拼插,弟弟、奇奇选择独自摸索建构。5—6分钟后,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各自组装出自己的“枪”。除了弟弟、奇奇在一旁围观,其他4人都在教室中间玩起了打仗的游戏。从枪的外形上看,霖霖的枪最复杂,用了两种以上的材料,通过拼插、镶嵌、连接等方式组成。其余幼儿大都只选择了1种材料,造型较为简单。他们用桌子椅子背作掩护,趴在地上或者单膝跪地开始射击并模仿射击的声音。霖霖边射击还边招呼其他同伴:“快来,打这边!”

豪豪打了一会儿枪,拿起玩具篓内他们拼插的一个小圆柱扔出去,同时模仿炸弹“砰”的爆炸声。轩轩把枪改装成了一架飞机边进攻边发出“嘟嘟嘟”的射击声……他们的射击游戏吸引了不少幼儿观看。奇奇悄悄进入了他们的游戏。他把子弹头积塑插到十个手指头,不时用这长长的手指玩具吓唬射击的小朋友,引得大家纷纷朝他攻击后就跑开了。

“战斗”持续了大约5分钟。看得出,“战士们”都很勇敢、顽强,隐隐有小男子汉的英雄气概。但除了开枪,战斗有点单调,缺乏变化,目标也比较分散。在一旁观察的我发现,孩子们的战斗缺乏明确的攻击对象,无法引发相互间的配合,需要教师的引导来提升游戏水平,于是我果断介入。我问霖霖:“你们的敌人是谁啊?”霖霖说:“就是坏人呗。”我又问:“坏人在哪儿?”霖霖说:“他们躲着呢,我们要把他们都消灭!”我继续问道:“你知道往哪儿射击能把敌人消灭吗?”霖霖说:“瞄准敌人的身体射击。”豪豪跟着补充:“是的,打中了才能消灭敌人。”我点点头:“我也来加入你们的战斗吧,可是……我没有枪。”我的主动介入,让孩子们异常兴奋,霖霖连忙说:“金老师,我给你拼一把枪!”

观察分析: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游戏。幼儿的游戏行为多是自主、自发的,游戏经验通常来源于其生活背景。比如霖霖,他一直是个“枪迷”,其爱好源于“退伍军人”的爷爷。在生活中他与爷爷相处的时间非常多,爷爷经常会给他讲一些军人的故事和军事知识,因此,他对当兵、打仗、军事武器等都非常感兴趣,家里有各种样式的玩具枪,家里人有时也会和他玩对战射击的游戏。因为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游戏中无论是建构枪的技能,还是游戏的发起,他很自然地成为核心人物,也很有号召力。但霖霖毕竟还是个孩子,他们的打仗游戏就仅仅停留在打的过程中,为什么打,怎么才能打得更准更有效,还缺乏明确的认知,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我采取平行介入的方式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

【观察片段2】合作作战

我与幼儿共同射击的游戏持续了一会儿,他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动作越来越激动。被不知道哪里来的“炸弹”突然砸了一下,霖霖气呼呼地大声质问:“谁打我?”然后马上向我告状:“金老师,有人打我!”大家暂停射击围了过来。豪豪解释道:“我在打敌人,没有打你。”听到孩子们的争论,我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刚刚大家都在打敌人,可是每个人的目标不同,射击的方向也不同,所以很容易出现误伤。你们想想,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霖霖想了想:“那我们就选一个敌人,一起攻击他!”我马上追问:“那谁来当敌人?”大伙儿迟疑了一下。豪豪建议:“我们轮流当吧!”鑫鑫说:“我同意!”对于“敌人”这个角色,奇奇主动请缨。有了共同的“敌人”,孩子们决定把各自的枪进行改良,换上最好的装备,准备共同消灭“强大”的敌人。他们一边拼一边自言自语:“我装的是火箭头”“我的可以喷气”“我要加把刺刀”……看到他们利落地拼接武器,我十分高兴:“你们这么快就造好了自己的新武器,太厉害了!”霖霖说:“对呀,我拼的是机关枪,可以连续发射很多子弹。”豪豪说:“我拼的是机关炮枪,很厉害的。”

接下来的几轮游戏,孩子们十分遵守自己制定的“轮流”当敌人的规则,因此,游戏进行得非常顺利;而且有了共同的目标,孩子们就很少有“误伤”和争吵打架的情况了。大家一起相互配合、相互鼓劲,冲锋陷阵,打得热血沸腾!我也被这股英雄的“热血”场景感染,跟着他们一起进攻射击,心脏激动得“砰砰”直跳!

观察分析:4—5岁幼儿精力充沛,喜爱角色扮演游戏,一旦进入角色会沉浸其中。不过,由于交往技能不足和过于兴奋,他们常常忽视规则,极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为此矛盾频发,告状不断,游戏水平遭遇瓶颈。这也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意外发生的“误伤”,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让他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开展游戏,学会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学会了用“轮流”变换角色的方式共同游戏,也学会了在游戏中相互鼓励、密切配合,在激烈紧张的军事游戏中体会合作打败“敌人”的畅快,体会共同游戏的快乐。

【观察片段3】筑建掩体

在对战游戏的过程中,我悄悄地把一个围栏放到靠近桌子的“战场”上。轩轩最先发现了围栏,他疑惑地问:“这个围栏是做什么的?”我说:“你想做什么都行。”轩轩看了看,走开了。过了一会儿,霖霖走过来很自然地挪开围栏藏了进去。他把枪放到围栏上的洞洞里朝外射击,嘴里配合发出射击的声音。霖霖的行为引来了豪豪和鑫鑫的模仿,他们也躲进了围栏里面,大家都开始找可以保护自己安全又方便射击的掩护地点。

观察分析: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能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丰富游戏内容。游戏中,材料“围栏”的投放,是为了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反思材料中蕴含的能力要求是否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面对新材料,幼儿的表现是不同的。轩轩是先问再行动,看得出他是一个守规矩的小朋友。他的离开,有可能是对围栏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对这一材料的使用经验不足。霖霖看到围栏,马上想到用来掩护,同时招呼自己的同伴快进来躲避。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合作改变围栏的形态用来掩护自己,共同攻击敌人。从孩子们的游戏表现来看,投放的“围栏”材料是能支持幼儿呈现自己的原有经验,也能支持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的经验。

【观察片段4】战场之外

“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看到豪豪搀着霖霖离开“战场”朝餐厅走去。我问道:“怎么了?他受伤了吗?”豪豪说:“不是的,他没力气了,我把他送去餐厅吃点东西。”又过一会儿,我看到一直在围观没有参加打仗游戏的弟弟又拼插了一把枪,而且令人惊喜的是,他这回拼插结构比之前的都要复杂!游戏结束时,弟弟没舍得拆,他拿着自己的枪对我说:“金老师,这是我自己拼的。”我夸奖道:“你拼得真不错,我给你拍下来吧。”弟弟听了很高兴。

观察分析:弟弟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平时较少与同伴沟通交流。今天他一直在“战场”外观察建构区幼儿的游戏,学着自己选择材料尝试拼搭枪支。虽然与其他小朋友的相比,显得有些简单,也不够结实,但这是弟弟第一次独自拼搭枪支。可见,其他幼儿的的游戏气氛感染了他,也引发了他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他乐于进入到对材料的探索中。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的言语鼓励和拍照留存等行为,有助于打开他们的心扉,也有助激发他们大胆参与到集体活动的勇气,让这些内向性格的孩子能早日融入集体游戏的氛围之中。在本次游戏当中,孩子们学会了与材料互动,并在学习、交往和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和材料使用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适时推动,助力幼儿提升游戏构建能力

1.指导策略

一是积极支持,不干预。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时都会带入角色表演的成分。这其实就是假装游戏的一种体现。所以,教师要理解和接受幼儿从建构游戏到角色表演游戏的转变,并提供较宽敞的场地供幼儿游戏。教师在介入指导幼儿的游戏之前,进行充分的观察和专业的识别、判断尤为重要,要避免盲目指导。如:当霖霖等幼儿从建构游戏转为打仗游戏时,要尽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提供积极的支持,而不是反对和干预。同时,要注意游戏中隐含的危险因素,及时提醒幼儿,引导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游戏。

二是关注差异,不武断。原有兴趣、经验和能力的差异会决定幼儿选择和使用材料的差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耐心等待,用专业的眼光进行判断分析。教师要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介入,而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比如:游戏中的霖霖,鉴于他原有的丰富经验,可建议他在拼插前先设计图纸,这样按图纸拼插目的性更强,成功率更高,也更有助于他空间思维能力和表征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引导幼儿尝试改变游戏玩法、规则,思考游戏策略,提高同伴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对于弟弟,教师应鼓励他从模仿拼插开始,肯定他拼插的所有作品,以保持他对于建构活动的兴趣。对于其他的小伙伴,则可从合作分工意识入手,引导他们在集体商讨中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

三是注重适合,不拔高。在儿童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是促进其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幼儿的成长是在不断与身边的事物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而只有与儿童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宜的材料才能引发儿童的游戏欲望,推动游戏不断发展。本次观察案例让我感受到,所提供的材料一定要“看得见儿童”,切忌用“风光表象”的假游戏状态完成成人眼中的游戏情景。

2.教育反思

幼儿是通过与人、环境及材料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材料是连接幼儿和教师的重要媒介,不同的材料蕴含了不同的教育价值,引发幼儿不同的游戏取向和游戏行为。五岁的男孩子像阳光一样,温暖,明朗,精力充沛,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探究欲望,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五岁男孩的角色游戏需要教师根据兴趣适时“推动”,在角色、情节上推动,在游戏材料上推动,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通过对男孩子们的游戏观察,让我透过材料看见每个儿童的经验所在。“打仗”游戏的产生,让我看到儿童依赖材料自然而然所生发的假装游戏。这种假装游戏是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的区别。有专家指出,在假装游戏中,参加角色扮演的儿童,或者在幻想测验上得分更高的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比其他儿童要好。假装游戏引起的认知冲突,也恰恰反应出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针对这些差异和5岁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在今后游戏材料的投放上,我要更加注重遵循幼儿的意愿,围绕他们的兴趣投放适宜的材料。如:当孩子建构的某项作品成型时,不急于拆除,而是保留或专设一个展示区,展示每一次建构的作品,在不断增强幼儿成就感的同时,也给能力较弱的幼儿一个模仿的平台。结合本次军事游戏主题,我们也可在阅读区提供一些军人保家卫国的图画书,与幼儿一起分享和表演;在建构区提供不同种类的拼插积塑,鼓励幼儿思考多种拼插方法。针对男孩子的特点,我们要通过教育活动、角色游戏、社会实践等提升幼儿对于打仗的认识,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坚强、坚毅、勇敢等优秀品格,涵养他们的英雄气概,让每个孩子的英雄梦都能在游戏中得以实现。

专家点评(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敏)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观”是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有分析思考的含义。该案例体现出观察行为不仅仅是以视觉为主,而是融入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蕴含了敏锐的专业视角和专业素养。案例的主要亮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解读幼儿的百种语言源于教师耐心观察。该案例中,教师将中二班的霖霖、豪豪等六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他们在构建区自由对战、合作作战、筑建掩体等游戏活动的持续性观察,了解5岁幼儿在游戏中的心理需求。同时,根据小男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深化游戏的需要,尝试在军事题材的游戏中涵养他们的英雄气概。有了真实、聚焦性的观察,教师才能解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百种语言并及时跟进,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2.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源于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一棵树推动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该案例教师不是粗暴干预,而是积极支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不是武断专行,而是关注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体验;不是随意拔高,而是注重适宜,满足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才能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引领幼儿不断提升游戏能力。

3.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源于教师专业视角。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该案例通过教师对六位幼儿打仗游戏的观察,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游戏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幼儿对打仗的认识,升华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的情感,涵养他们的英雄气概,帮助幼儿逐步养成坚强、坚毅、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学习品质。

 

单       位:湖北省武汉大学幼儿园
作       者:金虹谧子
文章来源:《成才》2020年第8期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