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传承民族文化 滋润快乐童心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力的根本。我们一路走来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吃中国饭、说中国话、过中国节。而幼儿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我们一直思考如何对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选择适合幼儿的传承内容,回归幼儿,从而将其植入童心,为他们形成优雅的人生打下基础。

一、寓民族文化教育于环境创设 

我园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幼儿园环境中”,能从情感情绪上带给幼儿愉悦感。我园将大厅、楼梯、走廊等巧妙运用起来,一景一主题。利用走廊布置的经典故事墙、泥塑人物、皮影、纸伞、水墨江城、民族剪纸等,错落有致,形成浓郁民族风情的走廊文化;楼梯环创主题是“家”,师幼利旧利废制作各式温馨的“家”,“家”里是师幼共同完成的祖国美景的手绘画或照片进行呈现,从西藏的布达拉宫、新疆的火焰山、傣族的泼水节、蒙古的大草原等,祖国各地的美丽风景,深深吸引幼儿的眼球;幼儿园营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大花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知传统文化、习得观念,感受、传承文化。

二、寓民族文化教育于一日生活

以“环境熏陶人,活动感染人”为手段,我们寻找贴近幼儿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元素入手,择其精华,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我园把民族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方法、手段相结合,拓宽教育途径,使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穿越时间和空间,在幼儿心里扎根。在每天来园、离园、课间操、活动课堂、游戏中都可以听到民族歌曲;在常规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着力搭建适宜传统文化交流的平台,如在“传统文化润童心”主题实践系列活动中教师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更多的传统礼仪信息,见到长辈如何问好、吃饭时不发出声等,幼儿对这些礼仪习俗有很大的兴趣,教师让他们进行无实物模拟,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回到家中也乐意与家长表演,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使民族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从而加厚幼儿生命的底色。

三、寓民族文化教育于传统节日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脉络。如春节中的对联,团圆饭、元宵节中的猜灯谜,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幼”等许多的典故和名句,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活动素材,也是我们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机,这些都值得幼儿深入体验,在体验中感受中国习俗及文化,传递给幼儿热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报效祖国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们以“互动式”教育理念开展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的和环境、家长、同伴、教师进行互动。系列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从而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做中国人而自豪,有利于形成一个正确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准则。

四、寓民族文化教育于区角游戏

游戏是幼儿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要教师找到游戏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让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那么在游戏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轻而易举的。我园各班设有一到两个微观传统文化特色区域,在游戏中传递和体验中华民族特有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动态美。如皮影小剧场:布置皮影小舞台,放置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人物皮影,投放皮影用的灯具、小音箱及各式手影图等,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探索皮影的特点,了解中国传统的皮影戏;体育区:我们将民间游戏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如:跳绳、滚铁环、打陀螺、踩高跷等,地面绘制传统游戏方格,幼儿积极参与,乐在其中;科学区:放置我国的四大发明的模型,投放简易造纸、印刷工具,让幼儿摆弄体验,从中了解古代人们的智慧,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美工区域一班一特色,将传统和现代美工活动相结合,选择适宜幼儿操作的塑形泥、马勺脸谱、笔墨纸砚、麻绳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材料,开辟出拓印区、编织区、玩纸区、丹青阁、扎染坊等,通过剪、缠、画、做等形式,在做中学、玩中学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让幼儿自身获得愉快而成功的体验。

总之,民族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我们应立足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从幼儿的视角关注他们特有的文化,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与民族文化亲密接触,对促进幼儿文化素养是非常有效的,有利于促进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黄浦幼儿园  
作 者:李   萍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