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顺利做好幼小衔接。
一、独立的品质,在生活中培养
生活能自理,是幼儿走向独立的起点。在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要学会自己解决可以自理的事情,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首先,我会鼓励幼儿自己做选择。从小班起每次遇到早餐有鸡蛋时,我都会让幼儿选择自己剥鸡蛋皮还是选择已经剥好的鸡蛋。其实大部分幼儿处于好奇心会选择自己剥鸡蛋,但因保育教师觉得他们自己剥皮会吃得慢,而且桌子很脏,因此剥夺了幼儿选择的权力。其次,让幼儿在试错中增强自理能力。他们的自理能力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中学会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离园前教师帮幼儿整理衣物,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参差不齐,因此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剥夺了幼儿自己整理衣物的能力。最后,让幼儿体验独立做事的成就感。在幼儿园最好的氛围就是多鼓励、多表扬能独立做事的幼儿,既满足了他们的独立做事的成就感,也激励了想要进步的同伴,但是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位幼儿,让他们发现自己独特优势的同时收获自信。
二、探索的习惯,在鼓励中培养
一个从小就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长大后通常会比较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盲目跟风。我们不应该把“听话”作为培养幼儿的主要标准,而要把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放在首位。首先,我会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教师必须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班级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经常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有一次我发现中班幼儿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我立即停止了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带着幼儿对蚂蚁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探索。其次,鼓励他们学会质疑和表达想法。在绘画蚂蚁时,有幼儿提出“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在观察蚂蚁时,有幼儿提出“蚂蚁是益虫还是害虫?蚂蚁的种类有哪些?”等等问题。他们在观察蚂蚁时从外形特征到种类,到蚁群分工,再到生活习性,都是幼儿提出问题,幼儿进行猜想。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记录表,请幼儿自己记录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猜想。最后,鼓励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现今社会资源很多,书籍、网络无疑都是很好的寻找答案的媒介,通过家园共育,鼓励幼儿,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寻找答案,并在班级进行分享,验证自己的猜想。无论猜想正确与否我们肯定的是他们自主学习的态度与过程。
三、坚强的意志,在运动中培养
以往,幼小衔接存在一定的误区,以小学的教学目标来要求幼儿园大班幼儿或者要求尽量接近。在教学实践的碰撞中我发现,应该更多的关注幼儿运动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运动教学中,我们衔接的不仅是运动的技能技巧,还从幼儿毕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运动的兴趣、强健的体魄、协调的动作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例如,对于大班幼儿练习跳绳,我关注的不仅仅是跳绳的数量,更多是在练习跳绳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地尝试,在一次次失败中积累经验,并逐步形成坚强、坚持等意志品质,为其终身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长“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幼小衔接教育领域的问题备受诟病。2021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分别给幼儿园、小学、教育部门、家校共育和校外等方面给与了最具体的举措。希望我们都能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站在幼儿终身发展的角度,努力做好“引路人”的角色,为幼儿的发展搭建“脚手架”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让衔接自然而然地进行,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单 位:武钢青青幼儿世界·金色阳光园
作 者:张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