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教研携手共进 风景这边独好

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园本教研是教师学习、成长的必经之路。武汉市实验幼儿园组织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促教师专业化发展”专业研讨会,会上二十几位教师就同一活动进行研讨,整个气氛热烈,教师有疑难直接寻问,或者是纷纷献计献言,大家在讨论中交流体会、收获知识,三场研讨活动中我的内心体验与收获也极为丰富。

一、适时的引导是优化互动过程的核心

第一次研讨话题:师幼互动的基本形式。

第一次心理体验:中午的业务学习大家一起回忆了同课异构,王主任嘱咐我们关于师幼互动的材料已发到各位教师的邮箱,希望大家晚上回去学习。晚上在邮箱里没有找到相关内容,我想可能是漏发了吧,就随便找了找相关文章看了看。等到第二天来到会场,发现其他园里的教师都有相关的资料在查看,我的心“咯噔”一下变得忐忑不安和愧疚,不安的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怕发言不好,愧疚的是做为班长,做为教研组长,从心底里没有重视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

第一次收获:通过这次师幼互动的学习,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和幼儿的关系,能否真正意义上“蹲”下来和幼儿说话,也让我反思到,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有时也对幼儿进行高约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主体性发展,看来,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不是口头上或是形式上的一句空话,而是要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就像瑞吉欧写的《儿童百种语言》一书中谈到教师角色时,曾运用一句形象的比喻“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其实这句话就是表达式了师幼关系间的深刻含义,它说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接球一样,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把球接住,然后把球抛给对方或他人,师幼关系这种不断抛球,接球的过程。

二、唤醒主体意识是优化互动过程的重要方式

第二次研讨话题:生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第二次心理体验:明天是第二次教研学习了,今天晚上一定要认真学习关于生生互动的专业理论知识。晚上八点跟陈娟打电话,问问明天的安排,谁知她还在幼儿园指导和修改孙奕教师的教案,她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顿时感染了我,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在音乐活动中的生生互动”的内容,一直看到晚上2点,并将一些重要的理论摘录下来。通过这样一种自我的理论学习让我觉得有些在日常活动中或是音乐活动中我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那么,在日常音乐活动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主动地学习,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②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线索,明白自己行为的意义与理由,适时的引导幼儿,恰如其分地指导帮助幼儿,对幼儿有新的挑战,教师的及时帮助引导,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架”行为,能大大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③音乐活动互动中,要体现教师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教育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脸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身体动作都能反映出教师的音乐素养,并一直影响并感染着幼儿。使音乐活动的价值得到优化和升华。

第二次收获:看了张教师的音乐活动《找小猫》,很有感触,别具一格的小猫形象,最古老、最传统的民间游戏——捉迷藏,教师把它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非常符合小托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在师生的“藏”与“找”的交换中,吸引了幼儿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缩短了幼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幼儿游戏的伙伴。当然有优点亦有不足,首席教师在做专业引领时说的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教师的心中要随时都装着幼儿,教师和幼儿的情感的交流要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虽然看上去是和幼儿们一起参与了,但是形式上的主动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教师要学会把幼儿的兴趣转为实质上学习。大家要做到三个字:“引”、“顺”、“助”。“引”就是运用各种方式来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顺”就是教师要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事物中的教育价值,要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助”随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因人施教,努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三、有效的提问是推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有效手段

第三次研讨话题:关于“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教育策略实践。

第三次心理体验:这一次除了要进行现场研讨,还成为了武汉市实验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汇报团队中的一员,虽然只有短短的4句话,但是我非常珍惜园部给予我学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每天我都会反复地背诵,除了背诵自己的,还将其他的内容也看得滚瓜烂熟,晚上还要和老公一起彩排,就是这样认真地态度,让我高质量地完成园部交待的任务。在活动的前一天,我还仔细的看了教案《嗯嗯的秘密》,逐字逐句的研究,并在思考:如果是我来执教,这个环节我要怎么提问?这个环节怎么引导?这个环节如何让幼儿们说起来?还查找了大量的关于“有效提问策略”的相关文章,并将重要的理论知识摘录和圈划下来,并将其总结,师幼对话就是“巧问妙答”。

第三次收获:在这次活动中,专业引领从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问的方式以及有效提问的各种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让我更系统、更明了,理清了我的思路。同时在何园长的指导下,我还知道了什么是微格记录并学会用这种表格如何记录。听到同事的发言,专家的引领,我发现既是尹教师出现的问题也是我平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①教育教学中既要有教师向幼儿发起的提问,也要有幼儿向教师或是同伴发起的提问。试想在平时的工作中,虽然有些提问是开放式提问,能够引发幼儿去思维,但是这个提问还是以教师为主体,这种单向式提问比较多。②教师设计的提问要简洁明了,应当抓住每次和幼儿讨论问题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或规范的语言去交流和表达。③教师要减少方言的使用。④教师是通过提问和幼儿们进行传授知识和交流思想的。我们要注意自己提问的艺术性,语言的概括性,这样才能推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但是语言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是需要在活动中磨炼的。因此在活动中要敢于提问,认真思考,不断反思,这样就会提高自己驾驭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提问的艺术性。

整个教研活动在开放、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参加检查的领导们也给予了我们高度的评价。经过这次学习,我送自己八个大字: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对自己要有要求,有规划: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如何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呢?我想就如同我在发言稿中说到的一样: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的确,反思在成为研究型幼儿教师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教学中有了困惑,就意味着了有了问题,“学会困惑和反思”,就是学会发现问题。一旦这种“问题意识”开始萌芽,就表示自己已经在“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国外学者伯莱克也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为及情境的能力”。这样的反思性定向包括:把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的确,反思环节要求想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在积累大量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能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尤其是要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予以理性的升华。因此,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具备自我更新知识结构、拓展教育视野的能力。

园本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幼儿园
作 者:徐雅晶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