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军方(也有人说是巴顿将军)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合格率检查制度》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制度带来的力量。下面我们以幼儿园结构化教研制度为例,一起来看看实践探索中教师们的转变与成长!
一、概念界定
幼儿园结构化教研制度是指在园所文化背景下,大家围绕某个共同关注的主题,在催化师引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灵活采取团队学习、团队决策工具,帮助教师分步骤、多角度开展研讨的一种形式,是多种研讨方法和工具的综合运用。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枯燥的教研灵动化、零散的经验归类化。是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将研究与工作融为一体,以研究推动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与效益,并将这种教研活动日常化、规范化,使之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二、教研实践
1.共同讨论,制定新规则。教研规则是教师在教研实践中产生、改变、发展的。近年来教师教研能力的突破,可以清晰地看到教研规则变化的轨迹,提出了动静交替、人人参与、公平发言、分层次提升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商讨制定出结构化教研制度相应七大规则。
2.共同探索,建立新模式。在把握原则、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我们又共同探讨,建立了教研新模式五大环节。即:创设情境支架;搭建任务支架;分享畅言支架;罗列阐述支架;引领提升支架。
3.共同研究,建立新制度。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规范教研行为而形成的。然而教研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在教研实践中不断调整逐步形成的。如:幼儿园在新教研制度建设中,就经历了“探索”、“调整”“聚焦”三部曲的探索。
三、教研反思
结构化教研制度建设实践中,教师们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逐步形成了我园学习共同体、合作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制度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转变教研观念,从“教我研”变“共同研”。传统的教研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主要是“教练式”,是领导或权威向教师的单向传递。而本研究,倡导新的教研方式,在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园领导、教研负责人也慢慢由主导为主变合作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不是包办与代替,更不是限制与束缚,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共同学习,与教师一起成长。
2.转变角色机制,从“模式化”变“晋级制”。结构化教研模式的三种角色:“参研教师”、 “中心发言人”、“催化师”,自然而然的将教研团队分为了三个层次:经验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本研究中,建立角色晋级机制,鼓励经验型教师通过竞聘,尝试担任教研“中心发言人”,通过不断磨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骨干型教师;通过“中心发言人”竞聘为“催化师”,给予骨干教师再次提升自我的机会,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努力促进我园教师队伍呈阶梯式发展。
3.创新教研制度,从“刻板式”变“关怀式”。作为教研主体力量的教师,其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决定着研究的成效。如果研究不是教师的自觉行为,而是遵照上级的要求或为了完成任务.其研究必然显缺乏质量。因此教研需要人文关怀,它能激发教师参加教研的内在需求。首先,一个温馨和谐的集体,能让每个教师品悦集体教研的幸福;其次,为每位教师创造条件,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与需求;最后,开展多样化活动,引导教师享受生活、快乐工作。帮助教师并由此进入乐于研究 满于研究、享受研究的境界和状态。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晨光幼儿园
主讲人:胡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