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时间涤荡和岁月的沉淀,饱含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崛起的坚实基础,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有力武器!我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渗透融合主题教育活动,用传统文化的浸润,为幼儿搭起成长的支架,让他们从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而自豪,做有根的人。
一、创建文化情境,让幼儿感受传统之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利用公共区域打造的体验式廊、坊、苑、社,是孩儿们的游乐场。
1.如意美食廊--让幼儿在“食”中品味,“廊”中做乐。例如:“如意烧烤”“如意火锅”“如意面馆”“如意油炸”“传统小吃”等情景化的游戏场景因为布置、材料的真实、丰富,让幼儿仿佛置身现实社会,他们俨然成为现实社会中的小大人,与好友结伴,像成人一样制作美食,吆喝、买卖,还能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角色游戏的乐趣。情景化的游戏场景为幼儿们提供了更多交往的空间,为他们的社交能力的锻炼铺设了良好平台,也在传统氛围的游戏场景中,了解了传统的饮食文化和买卖文化。
2.如意艺术坊--让幼儿在“美”中感受,“坊”中怡情。幼儿园二楼中厅“青花坊”满眼皆是青花的世界,操作台、桌椅、材料架等等,全部以青花线条和花纹进行勾勒,整个区域充满浓郁的青花氛围。简约的青花,凸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妙。
我们将大量的低结构材料,如:线、绳、布、纱、碗、杯、盘、吸管、毛线、树叶、糖纸、扣子、盖子、盒子、罐子、瓶子、棍子、棒子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都放到手工坊区域里,幼儿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引导幼儿体验盖印、撕贴、布艺、线描、色彩创作,让幼儿们在毫不起眼的手工世界里,遇见各种材料,和材料进行互动,给每一个幼儿在色彩和造型的世界里自由的驰骋的空间。
艳丽的颜料,雪白的布、纸,幼儿们将色彩与之融合、渗透、浸润,组织幼儿在“扎染坊”区域开展活动,幼儿的一幅幅独一无二印染作品投放到手工坊,作为半成品材料,幼儿用这些染印花布做成娃娃的衣服、裙子等,一个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品就诞生了。
3.如意书画苑--让幼儿在“书”中徜徉,“苑”中悦读。位于书苑的中心的中式地毯区域是幼儿们最喜欢的地方,幼儿们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或席地而坐、或伏于案几之上,挑上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尽情的享受阅读的快乐。在这里,幼儿们知道了为什么孔融会让梨、知道了孟母为什么会三迁……
如意水墨苑: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水墨苑是探索水与墨自由交融的专门区域,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用笔、用墨的技巧,感受传统书画和现代水墨的各种表现手法,体验水、墨、色的趣味。
4.如意蒙学社--让幼儿在“学”中思考,“社”中探索。例如:布置“如意棋社”活动区,区域内投放有围棋、象棋、军棋、飞行棋、跳棋等游戏材料一应俱全,小棋迷们,两人一组,三人一行,玩得津津有味。又如“如意茶社”重在氛围熏陶,家长来园、离园,和宝贝说说悄悄话、亲子休息,是一个相对比较私密的空间。再如“如意皮影社”,是将题材丰裕、内容多样的故事,通过光与影以及生动有趣的声音神奇的结合,深受各年龄幼儿的喜欢。
二、体验民间游戏,让幼儿开展独立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经典的民间游戏趣味性很强,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很受幼儿的喜欢。我园把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晨间活动时,教师们为不同年龄的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游戏器材:高跷、铁环、沙包、纸球、毛毽子、大绳、橡皮筋,还有场地上五颜六色富有童趣的格子“房子”,让幼儿们在自主选择、独立探索。户外集体活动时,“老鹰抓小鸡”“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等等民间游戏成为幼儿们乐此不疲喜欢玩的游戏;闲暇时玩的“石头剪刀布”“拉大锯扯大锯”“投壶”“拍手背”等等,带给幼儿无尽的欢乐。教师也会适当进行启发引导,进行适当的干预,再让幼儿进行创新,进入分析思考的状态。例如根据时间、空间、场地、参与人数、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变换游戏形式,对民间传统游戏的内容、玩法等诸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造创新。有些游戏采取混龄的方式进行,提供大带小的机会,其中小班幼儿可为旁观者,中班幼儿可为参与者,大班可为指导者,让年龄大的幼儿在教育指导年龄小的幼儿的过程中也获得发展;还有的是几种游戏组合混搭,使一种游戏玩出不同的花样,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其实,幼儿进行活动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伟大的、直接的目标。他们就是玩,因为玩符合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的内在需要。他们三五成群一起游戏,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通过互相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并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
三、结合传统节庆,让幼儿实现多维有效互动
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天地万物。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本地风俗,将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融入到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选择节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幼儿每次过节都感到有同伴、有新意并乐于参与。
每年的春天,我们都会在清明节来临之前和幼儿们一起制作风筝,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风筝的特色,讨论怎样才能让风筝飞得高、飞的稳。我们提供许多材料,引导幼儿探究如何制作风筝,或者和家长合作,在探究过程中,幼儿通过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他们知道了平衡的概念,也总结了放风筝的方法。
端午节邀请奶奶和幼儿们一起包粽子,冬至时小班的幼儿们做虎帽、找虎鞋,中班的幼儿们包饺子,大班的幼儿们踏雪寻梅,元宵节的搓汤圆、闹花灯、猜灯谜更是让家长和幼儿都踊跃参与其中。融融的亲情,良好的氛围影响着幼儿。我们让幼儿在与教师、同伴、家长的互动中感知和了解民俗风情,唤醒他们对祖国博大精深、灿烂文化的热爱,激起他们的民族自尊自豪感,最终让我们的幼儿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四、构建评价模式,让幼儿得到快乐和满足
给幼儿搭建一系列支架使幼儿配合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后一个过程就是撤掉这个支架的程序,所以评价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例如集体讨论式、教师点评式等,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考查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我们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优点和弱点,把这些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在幼儿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例如鼓励性的语言有:“你看,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我们经过思考也都可以解决!”、“我们再仔细想想,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得到的”等等,这些用语言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对幼儿一生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进幼儿园课程中,丰富幼儿的生命体验,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打下扎实的中国根基,为幼儿搭起一个成长的支架,让每一个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并在与他人、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发展成为完整而有智慧的人。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武钢青青幼儿世界 · 如意宝贝乐园
作 者:熊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