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过渡的教育过程。幼小衔接也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直接关系到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专门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说,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完成的工作。
幼小衔接是当前幼儿素质教育、幼教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当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作为湖北省示范性幼儿园,我园参与了“幼小衔接中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及策略研究”的湖北省规划办“十三五”课题的研究,对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关调查,并对解决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园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某区70所幼儿园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公办30所,民办40所,发放问卷150份,收集问卷150份,回收率100%。我们围绕幼小衔接做法、开展形式、活动次数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分析了幼小衔接的一些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幼小衔接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参考数据。
(一)衔接主体单向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回答幼小衔接工作是由哪一方主动联系时,有91.11%的公办园教师和96.53%的民办园教师认为应由幼儿园主动联系小学,只有2.59%的公办园教师和0.09%的民办园教师认为是小学主动联系幼儿园。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幼小衔接基本上是幼儿园在积极主动地与小学进行多方面的对接,力求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而小学却很少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只是被动配合幼儿园开展相关工作。因此,幼小衔接实际上呈现出幼儿园向小学“单向靠拢”的状态。
(二)衔接形式表面化
调查发现,在如何开展幼小衔接方面,有57.78%的公办园教师和56.67%的民办园教师认为主要是带幼儿参观小学;有24.44%的公办园教师和25%的民办园教师认为是参观小学并以听小学教师上课为主;有28.89%的公办园教师和33.33%的民办园教师会在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培养幼儿自主整理书包,为上小学做准备;有7%的公办园教师和11.67%的民办园教师会在大班下学期有意识地延长幼儿集体活动的时间,以适应小学的作息。从数据分析可知,幼儿园教师对幼小衔接缺乏全面的认识,幼小衔接工作基本只停留在表面上,大多幼小衔接工作并未落在实处。
(三)衔接内容小学化
家长盲目的超前教育观造成学前班“火”而幼儿园大班退园“热”,导致以民办园为主的一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留住生源,以教授拼音、计算、写字为主,而忽视幼儿的兴趣、习惯、能力,出现了“揠苗助长”式的幼小衔接现象。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小学化”倾向,还是有幼儿园仍存在着“有令不止”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的策略初探
(一)幼小合力,变“单向衔接”为“联动衔接”
1.让幼小教师由“背对背”到“面对面”。我园与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携手建立了“幼小衔接实验基地”,双方领导和骨干教师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就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差异“相互解惑”,就各自的教育方法“相互传经”,就如何解决幼儿入学初期的适应困难“相互碰撞”,形成了“相互融合”的智慧火花,从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共同关注幼小衔接工作。
2.让幼小课堂由“封闭式”到“开放式”。组织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学段教师互听评课,结束过去“固步自封”的状态,使彼此的刻板印象发生根本改变,由平面到立体,由镜像到鲜活。通过相互接触和交流,幼儿园老师惊叹于小学老师的语言简练,条理清晰,组织训练有素,教学效果极佳;小学老师钦佩于幼儿园教师学中玩、玩中学的游戏化、情境化、童趣化、多感官运用等教学方法。
3.让幼儿心理由“恐惧感”到“期待感”。大班幼儿对上小学既有向往不已的神秘感,更有无法确定的恐惧感。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我园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的系列主题活动:走进小学,实地参观和感受小学的环境;走进教室,感受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比赛,在与哥哥姐姐的跳绳比赛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聆听故事,从小学生讲述小学的趣事中增强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二)上下合力,变“表面衔接”为“全面衔接”
在课题组的带领下,教师们明确了幼小衔接的“三全”:主体上“全参与”,即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年龄上“全龄段”,即小、中、大班都是幼小衔接的准备期,而不只局限于大班;内容上“全方位”,即让幼儿在体质水平(身体、心理)、学习品质(倾向和态度、习惯和方法)、社会适宜性(学习和自理能力、规则和任务意识)等方面都做好综合准备。“全面衔接”的内容均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全面的准备。
1.开展“体育节”系列活动。本系列活动主要有:(1)“亲子民间体育游戏节”,场面宏大,项目众多,趣味十足,不仅锻炼了孩子体质,还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2)“晨间酷跑”混龄互动活动,它是孩子们克服心理障碍而自主选择、主动交往促进身心健康的好场所;(3)“闪闪红星照我心”亲子红色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传承红色文化,丰富爱国主义课程,让师幼和家长都得到了心灵的洗礼、意志的磨炼和情感的升华;(4)“欢乐军运,你我同行”亲子远足运动会,让幼儿通过挑战“长征”中的困难,体验与家长共同配合完成任务的乐趣和成就感,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5)“幼儿篮球赛”,通过精彩的篮球比赛,燃起幼儿活力,从中体验拼搏的乐趣和团队的力量。
2.开展“阅读节”系列活动。本系列活动主要有:(1)“快乐的图书换客”,让幼儿通过分享图书活动,发展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图书漂流”,通过多方互动的图书漂流活动,促进师幼共读、同伴共读、亲子共读,努力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3)“我是故事大王”,通过幼儿的自主讲述和表演,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勇于表演的热情,提高其语言表达的能力;(4)“阅读伴成长”,每天半小时的亲子共阅,架起亲子沟通的桥梁,让家长走进幼儿的阅读世界,促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5)“家长进园讲故事”,借用家长资源,助力拓宽幼儿视野;(6)“爱朗读好习惯评比”,借助评比活动的激励作用,实现以评促养成,以评促提升;(7)暑期“童书童梦”系列活动,包括“与宝贝同读一本儿童书”“爸爸讲故事小咖秀”“亲子阅读手记”“我的核心价值观小故事”“假期小报”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构建一个书香飘溢、陪伴成长的书香氛围。
3.开展“好习惯”系列活动。本系列活动主要有:(1)“我是洗手小明星”,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爱护牙齿,从我做起”,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其主动刷牙的习惯;(3)“我是礼仪小天使”,通过活动的开展,养成幼儿尊敬长辈、关心同伴等文明行为及文明习惯;(4)“‘重阳节’关爱行动”,让幼儿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走进社区,关爱老人,萌发善良的种子,激发幼儿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识;(5)“宝宝争章”,在一日活动各环节渗透规则意识,尊重幼儿差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定期表彰幼儿,促进每一个幼儿个性化的发展。(6)“安全知识我知道”,开展各类安全主题教育和消防演练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将养成教育融入课程,如中班以图文并茂的家园共育墙来展示每月重点活动,便于家长配合;大班开展“我的一日生活记录表”活动,引导幼儿科学规划自己的一日生活,促进其自律意识和习惯的养成。
(三)家园合力,变“盲目衔接”为“明白衔接”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因此,争取家长的支持,做到家园密切配合,才能科学有序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办好家长学校。办好家长学校关键要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1)开展宣传活动。开展“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幼小衔接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宣传栏等方式,宣传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理念;利用“幼升小入学支招”公益宣传片、免费发放教育书籍《家有儿女》、致家长的一封信《抢跑幼升小——不宜过早接触小学知识》等多种方式向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2)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开展“指南与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实施”等方面的园长讲座,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邀请市教科院专家、小学校长和教师等来园从不同的角度为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其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共同站在孩子的角度实施有效策略。
2.召开体验式家长会。在主持人引领下,幼儿园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观点分享及教师介绍等环节的设置,让家长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值得提醒的是,家长会的话题一定要把握住各年龄段的突出问题,才能使家庭指导工作更切实、更有效。如:小班,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祖辈和父母辈如何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冲突问题?大班,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等等。
3.开通家园“直通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家访、家园联系卡、家长园地、个别面谈、家长助教等多种形式,和家长一起共同探讨、交流并传递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理念,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帮助幼儿学会自己收拾和管理自己的物品、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自主解决等在小学阶段需要强化的能力。
从我园大班幼儿逐年递减的退园趋势看,我们的实践探索已初具成效,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已有了可喜的转变。当然,其中仍然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只要幼儿园、小学、家长坚持三方携手,就一定能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转折期”和“困难期”。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童馨幼儿园
作 者:王 莉
文章来源:《成才》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