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实录
一天早餐时间,教室里忽然飞进了一只蜜蜂。一位幼儿惊喜地叫道:“快看!蜜蜂!”其他幼儿也被飞来的蜜蜂吸引住了,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蜜蜂飞得可真高,我赶不走它”“它停到窗户上了”“它飞到教室里来干什么?”一时间大家叽叽喳喳地谈论着蜜蜂。于是,田老师集中大家关于蜜蜂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活动。
田老师亲切地问:“刚才你们这么高兴发现了什么?”“蜜蜂!”幼儿争先恐后地抢答。田老师追问道:“这只蜜蜂是什么颜色的?”一名幼儿挠了挠后脑勺说:“我看到的蜜蜂是黑色的”,另一名幼儿连忙补充说:“蜜蜂的肚子上也有点黄色”。此时田老师趁机继续问:“那谁还知道蜜蜂的任务是什么呢?”“蜜蜂可以采花蜜,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洋洋小朋友抢先回答。田老师又问:“你赶走蜜蜂了吗?”洋洋小朋友又说:“没有,它飞得可快了”。“蜜蜂为什么会飞到我们教室里呢?”它来干什么呢?你们了解蜜蜂的特征有哪些?”面对田老师一连串的问题。宇航小朋友说:“我在公园里见过蜜蜂,它头上好像有两条触角,”欢欢小朋友说:“我看到的蜜蜂有头、肚子、翅膀三部分,所以应该是三部分吧。”田老师站在旁边静静的倾听幼儿的各种说法,有幼儿说蜜蜂是一种会叮人的飞虫;有幼儿说蜜蜂在大自然中是传播花粉、采花蜜的。此时有两种声音引起了田老师的注意,一种蜜蜂是会叮人的飞虫,要消灭它不然就会有人受伤;另一种是蜜蜂飞来飞去是在传播花粉,授粉之后可以让人们欣赏到漂亮的花,我们应该保护它。
于是,田老师借着孩子们讨论的热乎劲,引导幼儿分成“蜜蜂会伤害人要消灭它”、“蜜蜂是传播花粉的要保护它”两个小组进行讨论,分别请代表发言。经过几番讨论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蜜蜂有不同的种类,不一定都会伤害人,今天我们教室飞来的这个就是传播花粉的蜜蜂,它是大自然的好帮手。当遇到蜜蜂的时候不要跑,即使蜜蜂飞到了身边也不要碰它,以免让蜜蜂以为你要攻击它,它才会伤害人。
观察分析
作为中班的幼儿喜欢接触一些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教师要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并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因此在幼儿谈论蜜蜂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讨论蜜蜂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过程中,田老师采取在旁边静静的倾听幼儿的发言,适时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仔细分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围绕着主要问题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幼儿去思辨,去关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在这讨论的过程中也让幼儿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反思
一是由被动变主动。在这次讨论活动中,幼儿倾听的专注程度、持久性表现十分突出,胜过平时教师用各种方法被动地促使幼儿倾听他人说话。幼儿在谈论时所运用的语言格外生动形象,这是与他们的自主发现、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分不开的。在这次活动中,田老师发现一些年龄小的平常胆子小的幼儿参与性大大提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表明由幼儿的好奇心引发的活动,具有教师预设活动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二是由偶发变预设。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抓住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应时刻以“幼儿发展为本”,将幼儿主体性“装”在心里,将偶发的教育内容和预设的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在此活动中当幼儿对于偶发的“蜜蜂”感兴趣时,教师留意身边的“活”素材,捕捉教育契机。真正把幼儿的主体性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游戏及其他学习活动中,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令人兴奋或有趣的事情在大自然中发生,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幼儿在每一次和大自然中嬉戏时,对自然的感悟也会有所提高。亲近大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大兴路幼儿园
作 者:田 静